不同年龄段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病因分析
关键词 小关节紊乱,颈椎;发病原因;儿童
提起颈椎小关节紊乱,人们很难将其与儿童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儿童青少年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颈椎小关节紊乱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000年5月—2005年9月我们对90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起病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不同年龄段选取甲、乙二组病例,甲组40例,年龄5~10岁,其中男27例,女13例;乙组50例,年龄10~14岁,男28例,女22例,二组临床症状、体征、颈椎X线结果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头昏、头枕部疼痛、失眠、恶心、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体检时多表现为颈肩部活动受限,有的呈斜颈、强迫头位,90例患儿有72例可触及偏歪的棘突并有压痛,颈椎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曲度改变、棘突左偏或右偏,张口位片显示齿状突与寰椎侧块之间距离不对称,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不一致等,头昏、失眠的患儿经椎-基底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1.2 方法
使用自编的调查表对二组患儿及其家长逐个进行询问调查,重点了解患儿生活、学习习惯,包括坐姿、睡眠姿势、枕头高低、有无外伤史,有无咽喉部慢性炎症史等,观察二组患儿病情变化,调查结果经检查、核对、更正后,做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由不良生活学习习惯和咽喉部慢性炎症所导致的颈椎小关节紊乱,乙组明显高于甲组,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外伤、不明原因所致的颈椎小关节紊乱,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二组病因比较(略)
3 讨论
通常认为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与颈部外伤密切相关,甚至有人把有无颈部外伤史做为诊断此病的一个主要依据,但本组病例中有明显头颈部外伤史的均不多,甲组7例,占17.5%,乙组8例,占16%,而原因不明的所占比例却较高,我们曾质疑这与以往的理论是否矛盾,但通过详细调查我们认为这并不矛盾,更不能说明患儿的颈椎异常非外伤所致,只是生活中这种潜在的外伤未被人们所注意而已。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促发因素非常多,成年以后CT或MRI检查发现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约1/3的患者不能回忆起有头颈部外伤史,我们认为多与幼年时期颈椎损伤有关。当婴儿从母体娩出时,接产者需对婴儿颈部做一系列屈曲及45°的旋转,特别是初产妇产道过紧或接产者操作过猛,均可造成最早期婴儿颈椎损伤,婴幼儿颈部肌肉骨骼尚不强壮发达,如过早地抱起或抱起的姿势不当,易造成颈部的过伸性损伤,孩子犯了错误,家长随便扭耳朵,孩子为躲闪而突然扭头,也可造成颈部肌肉及软组织损伤,甚至小关节错位,还有儿童之间的相互打斗游戏,如:按脖子、顶牛、头倒立、前后滚翻等都易伤及颈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它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毫无防备的急刹车,特别是乘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往往给乘者造成头部突然后仰,再回位或前曲,这就造成了颈椎的“挥鞭”性损伤,儿童青少年爱玩碰碰车,碰碰车的每一次撞击均可引起驾车者颈部肌肉或韧带的过度牵拉,以上这些创伤对颈椎所造成的损害很难被人们所记忆,因为受伤当时很少有人出现症状,多于几天后甚至一周后出现颈痛、不敢转颈、上肢麻木等症状,所以这就是本组有明显外伤史比例均很低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可见本组原因不明的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生活中潜在性的外伤所导致的。
本组显示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导致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乙组较甲组为高,甲组为6例,占15%,乙组为19例,占3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大龄儿童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期低头看书、歪头写作业、躺着看书及长时间玩电脑有关,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学生使用的课桌大多与小学生相同,课桌与身高不成比例的现象很普遍,这也是导致高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发病率比低龄儿童高的原因,所以我们认为纠正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比治疗更重要。
寰枢关节不稳在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中比较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头痛、颈痛、头颈偏斜,严重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Naomi等[1]提出,小儿不同于成人的解剖学特点可能是造成小儿易于发生寰枢关节不稳的原因,唐学阳等[2]认为小儿翼状韧带比成人短薄,其在稳定寰枢关节轴向稳定能力上较成人差,而Grisel早在1930年即报道了由于扁桃体炎引起咽喉壁感染而发生寰枢椎脱位的病例,Berry等[3]指出咽部感染是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将之命名为Grisel综合征。寰枢关节紊乱和寰枢关节脱位,二者无论在机制上和临床表现上都有相似之处,唯其病情轻重不一,前者较轻,多达不到后者的诊断标准,我们观察到生活中儿童寰枢关节紊乱发生率较成人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扁桃体炎、中耳炎、鼻咽炎、腮腺炎、颈深部淋巴结炎侵润至咽喉壁深部寰枢椎关节,产生反应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腔积液有关,与成人相比,儿童上述炎症发生率要高的多,加之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解剖学特点,轻微外力或正常范围内关节活动即可产生寰枢关节不稳甚至脱位或半脱位。本组甲组寰枢关节不稳为13例,占32.5%,乙组为4例,占8%,甲组高于乙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调查中发现甲组咽喉部慢性炎症发病率也较乙组高,甲组为14例,占35%,乙组为9例,占18 %,这是由于低龄儿童对细菌和病毒的防御能力差的缘故,加之低龄儿童颈部韧带强度差等诸多因素,甲组寰枢关节不稳发病率则必然较乙组为高,本组的调查结果与上述理论相吻合。
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自出生后,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与成熟,其不可避免的要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由此而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起病特点进行分析,我们体会到外伤、特别是生活中潜在性的头颈部外伤及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导致高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而外伤(包括生活中潜在的外伤)、咽喉部的慢性炎症及不同于成人的解剖学特点则是导致低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特别是寰枢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Naomi Kawabe,Hayato Hirotani,Osamu Tanaka.Pathmoechanism of 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 in children[J].J Pediatric Orthoptdics,1989,9:569-574
[2]唐学阳,刘利君,彭明惺,等.小儿寰枢关节不稳定之解剖学因素探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6):397
[3] Berry DS,Moriarty RA.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related to pharyngitis:Grisel’s syndrome[J].Clinpediatr(phila),1999,38(11):673
山东省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 http://www.100md.com(王红梅 鞠衍国 李光强 宋珍 姜喜刚)
提起颈椎小关节紊乱,人们很难将其与儿童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儿童青少年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颈椎小关节紊乱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000年5月—2005年9月我们对90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起病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不同年龄段选取甲、乙二组病例,甲组40例,年龄5~10岁,其中男27例,女13例;乙组50例,年龄10~14岁,男28例,女22例,二组临床症状、体征、颈椎X线结果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头昏、头枕部疼痛、失眠、恶心、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体检时多表现为颈肩部活动受限,有的呈斜颈、强迫头位,90例患儿有72例可触及偏歪的棘突并有压痛,颈椎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曲度改变、棘突左偏或右偏,张口位片显示齿状突与寰椎侧块之间距离不对称,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不一致等,头昏、失眠的患儿经椎-基底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1.2 方法
使用自编的调查表对二组患儿及其家长逐个进行询问调查,重点了解患儿生活、学习习惯,包括坐姿、睡眠姿势、枕头高低、有无外伤史,有无咽喉部慢性炎症史等,观察二组患儿病情变化,调查结果经检查、核对、更正后,做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由不良生活学习习惯和咽喉部慢性炎症所导致的颈椎小关节紊乱,乙组明显高于甲组,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外伤、不明原因所致的颈椎小关节紊乱,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二组病因比较(略)
3 讨论
通常认为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与颈部外伤密切相关,甚至有人把有无颈部外伤史做为诊断此病的一个主要依据,但本组病例中有明显头颈部外伤史的均不多,甲组7例,占17.5%,乙组8例,占16%,而原因不明的所占比例却较高,我们曾质疑这与以往的理论是否矛盾,但通过详细调查我们认为这并不矛盾,更不能说明患儿的颈椎异常非外伤所致,只是生活中这种潜在的外伤未被人们所注意而已。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促发因素非常多,成年以后CT或MRI检查发现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约1/3的患者不能回忆起有头颈部外伤史,我们认为多与幼年时期颈椎损伤有关。当婴儿从母体娩出时,接产者需对婴儿颈部做一系列屈曲及45°的旋转,特别是初产妇产道过紧或接产者操作过猛,均可造成最早期婴儿颈椎损伤,婴幼儿颈部肌肉骨骼尚不强壮发达,如过早地抱起或抱起的姿势不当,易造成颈部的过伸性损伤,孩子犯了错误,家长随便扭耳朵,孩子为躲闪而突然扭头,也可造成颈部肌肉及软组织损伤,甚至小关节错位,还有儿童之间的相互打斗游戏,如:按脖子、顶牛、头倒立、前后滚翻等都易伤及颈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它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毫无防备的急刹车,特别是乘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往往给乘者造成头部突然后仰,再回位或前曲,这就造成了颈椎的“挥鞭”性损伤,儿童青少年爱玩碰碰车,碰碰车的每一次撞击均可引起驾车者颈部肌肉或韧带的过度牵拉,以上这些创伤对颈椎所造成的损害很难被人们所记忆,因为受伤当时很少有人出现症状,多于几天后甚至一周后出现颈痛、不敢转颈、上肢麻木等症状,所以这就是本组有明显外伤史比例均很低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可见本组原因不明的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生活中潜在性的外伤所导致的。
本组显示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导致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乙组较甲组为高,甲组为6例,占15%,乙组为19例,占3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大龄儿童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期低头看书、歪头写作业、躺着看书及长时间玩电脑有关,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学生使用的课桌大多与小学生相同,课桌与身高不成比例的现象很普遍,这也是导致高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发病率比低龄儿童高的原因,所以我们认为纠正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比治疗更重要。
寰枢关节不稳在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中比较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头痛、颈痛、头颈偏斜,严重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Naomi等[1]提出,小儿不同于成人的解剖学特点可能是造成小儿易于发生寰枢关节不稳的原因,唐学阳等[2]认为小儿翼状韧带比成人短薄,其在稳定寰枢关节轴向稳定能力上较成人差,而Grisel早在1930年即报道了由于扁桃体炎引起咽喉壁感染而发生寰枢椎脱位的病例,Berry等[3]指出咽部感染是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将之命名为Grisel综合征。寰枢关节紊乱和寰枢关节脱位,二者无论在机制上和临床表现上都有相似之处,唯其病情轻重不一,前者较轻,多达不到后者的诊断标准,我们观察到生活中儿童寰枢关节紊乱发生率较成人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扁桃体炎、中耳炎、鼻咽炎、腮腺炎、颈深部淋巴结炎侵润至咽喉壁深部寰枢椎关节,产生反应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腔积液有关,与成人相比,儿童上述炎症发生率要高的多,加之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解剖学特点,轻微外力或正常范围内关节活动即可产生寰枢关节不稳甚至脱位或半脱位。本组甲组寰枢关节不稳为13例,占32.5%,乙组为4例,占8%,甲组高于乙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调查中发现甲组咽喉部慢性炎症发病率也较乙组高,甲组为14例,占35%,乙组为9例,占18 %,这是由于低龄儿童对细菌和病毒的防御能力差的缘故,加之低龄儿童颈部韧带强度差等诸多因素,甲组寰枢关节不稳发病率则必然较乙组为高,本组的调查结果与上述理论相吻合。
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自出生后,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与成熟,其不可避免的要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由此而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起病特点进行分析,我们体会到外伤、特别是生活中潜在性的头颈部外伤及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导致高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而外伤(包括生活中潜在的外伤)、咽喉部的慢性炎症及不同于成人的解剖学特点则是导致低龄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特别是寰枢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Naomi Kawabe,Hayato Hirotani,Osamu Tanaka.Pathmoechanism of 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 in children[J].J Pediatric Orthoptdics,1989,9:569-574
[2]唐学阳,刘利君,彭明惺,等.小儿寰枢关节不稳定之解剖学因素探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6):397
[3] Berry DS,Moriarty RA.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related to pharyngitis:Grisel’s syndrome[J].Clinpediatr(phila),1999,38(11):673
山东省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 http://www.100md.com(王红梅 鞠衍国 李光强 宋珍 姜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