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1028276
中西医结合治疗夏季皮炎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夏季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季节性皮肤病,瘙痒重,治疗顽固,且易复发。我科近年来采用中药清暑止痒汤与西药配合治疗观察43例患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患者,男21例,女2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36.2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8年。皮损仅发于双下肢20例,发于四肢21例,发于四肢及躯干部6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按清暑、化湿、止痒组成清暑止痒汤:藿香、薄荷、青蒿、地骨皮、金银花、连翘、生地、竹叶、土茯苓、白鲜皮、苦参、滑石、甘草,每日1剂,水煎,每日3次,饭前服用。同时配合西药赛庚啶2mg,山莨菪碱(654-2)片剂,每日2次,每次1粒;维生素C 0.1g,每日3次,饭后服用。用炉甘石洗剂外擦,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止痒药物,每6日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瘙痒完全消失,皮损恢复正常;显效:瘙痒减轻75%以上,皮损仅见少许抓痕及血痂;有效:瘙痒减轻50%以上,皮损消退过半,仍见红斑、抓痕及血痂;无效:疗程结束,皮损与瘙痒未明显改变。

    1.4 治疗结果 43例患者痊愈27例(62.8%),显效6例(14.0%),有效5例(11.6%),无效5例(11.6%)。1个疗程痊愈14例,2个疗程痊愈13例,平均9.2天,总有效率88.4%。

    1.5 不良反应及随访 21例患者服西药后有不同程度嗜睡、乏力、头晕,2例患者服中药后有轻度腹泻,余无特殊。随访2年,其中3例复发。

     2 讨论

    夏季皮炎主要由于夏季炎热、气温高、湿度大和出汗所致。中医则认为水湿内阻,复受暑热,暑湿熏蒸郁于肌肤不得外泄而致。皮损通常发生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胫前区更为多见,常对称发生,初为潮红斑片,继之可出现小丘疹和疱疹,自觉瘙痒及灼热感,由于搔抓可见条状抓痕和血痂及淡褐色色素沉着,病情随气温升高加重,天气秋凉后可自行减轻,易复发。目前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病因治疗上难以奏效。笔者运用中药藿香、薄荷、竹叶疏散风热、解表化湿,再与清热消暑、解毒、凉血的青蒿、金银花、连翘、地骨皮、生地等合用,则增强了解暑、除湿作用,加上能止痒的白鲜皮、苦参,故清暑止痒汤能迅速清热、解暑、除湿、止痒。西药赛庚啶具有H1受体拮抗作用,止痒迅速,山莨菪碱(654-2)可抑制汗腺的分泌,减少汗液的不良刺激,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夏季皮炎起到了对因、对症的效果,故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作者单位: 433325 湖北监利,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编辑:江 枫), http://www.100md.com(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