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中多因素设计及错误辨析(1)
在临床科研中,临床医师常不会正确地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特别是碰到多因素多指标的统计问题时,更觉得摸不着头绪,大有望而却步之感。其实,只要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楚,情况就没那么严重。正确选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是:(1)弄清统计分析的目的;(2)弄清问题的表现型、原型和标准型;(3)弄清结果变量的性质;(4)若结果变量是定量变量,通常需要进一步弄清定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5)若结果变量是定性变量,通常需要进一步弄清定性资料所对应的列联表类型;(6)弄清资料所具备的前提条件,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所谓表现型,就是人们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一段文字或统计表或统计图将拟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这种表现型常常只能反映问题的表面现象,有时甚至严重歪曲问题的本质。所谓原型,就是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一种结构或模式。所谓标准型,就是统计学教科书里推荐的与每一类特定问题对应的那种结构或模式。笔者认为,很多实际问题都有与之对应的前述三型,真正弄清了与每个具体问题对应的三型,将使合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成为轻而易举之事。这就是笔者创立并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统计学三型理论。
本文拟着重讨论多因素影响下定量指标平均值之间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问题。在这个命题中,已涉及到前述“思路”中的(1)和(3),再根据拟解决的具体问题去考虑前述“思路”中的(2)、(4)、(5)和(6)。运用这样的思路或策略去解决与统计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不仅条理清楚,方向正确,而且,颇有“手到病除”之功效。下面通过一个临床实例详细阐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