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1118485
为“汉医学”正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72期
     无论是教育部的专业分类,或是国务院的学位分类,无论是政府机构的名称,或是院校科研院所的牌子,凡涉及汉医学的,统称为“中医……”。

    关于“中医”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由谁确定下来?准确的考证无从做起,但起码它的历史不会太长,清末之前,并无“中医”一词,其大约产生于西方医学大举传入我国之后,为便于区别,始称“国医”,后称“中医”,通常认为“中医”即“中国之医”,或者认为中医是一比较性名词,是一个在形成过程中,随意性很强的通俗名称,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证,其存在着诸多漏洞。

    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对“中医”的解释,也五花八门,甚至有从“中”字上下功夫,试图使“中医”一词既符合实际又具科学性。有人通过大量的工作给中医框定了概念,认为“中医”是中国特有之医的简称。广义中医是传统中医、草医和民族医的总和。狭义中医即“传统中医”,指以《内经》为理论渊薮,以《伤寒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临床,运用天然药和针灸、推拿等中国特有的医疗手段治病的医疗技术。
, 百拇医药
    作为一门科学,其名称要反映其内涵。理论体系有较大差别的民族医学,其名称不仅要反映出其内涵,还应对其地域性、民族性有所反映。比如印度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对其民族医学的科学属性、民族和地域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性。而“中医”一词但从字面上看是含混不清的。因此,应该以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态度,对“中医”一词变更和规范。

    一、 “中医”一词有逻辑错误。

    如果说“中医”是与“西医”相对而言的,那么应该称为“东医”。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学,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成为西方国家共同的主流医学。虽然明代就有人引进或翻译西方医学,但在鸦片战争中,被封闭数千年的国门被迫打开,西学伴随着掠夺者蜂拥而来,西方医学也系统地也进入了中国。由于其来自西方,所以将其简称为“西医”。而中国的汉民族医学,早在唐、宋时期,就陆续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并成为该国的主流医学,在其民族的繁衍昌盛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日本将传入到本国的汉族医学,称为“汉方の医学(かんぼぅのぃがく)”;朝鲜则将传入的汉族医学,称为“东医”,《东医宝鉴》即是对汉民族医学的引进、消化和本土化。汉族医学在东方世界里的分布较为广泛,使用汉族医学的人口,已经占世界人口的近1/3,所以汉族医学对应于西方医学,应该称为“东医学”或“东方医学”。
, 百拇医药
    二、“传统医学”概念含混

    传统医学无处不在,世代相传,不断丰富,以至成为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罗马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把汉族医学称为“传统医学”,其所指不具有特异性,不能反映汉族医学的科学属性、民族属性和地域属性。

    传统医学指发端较早,具有自身独特理论体系的医学,世界上比较著名的除汉族医学外,尚有古希腊医学、印度传统医学、阿拉伯传统医学。另外还有越南传统医学、泰国传统医学、斯里兰卡传统医学、阿联酋传统医学、马里传统医学等。如果将汉民族医学称为传统医学,与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以及国内的其他民族医学无法区分。

    古希腊医学含有的二元观念、四液学说和催泻、放血、涌吐和“烈性”疗法,在当时替代了女巫和疗法术士,成为希腊医学的主流。

    印度传统医学由阿育吠陀学、尤纳尼医学、西达医学、瑜伽功所组成。阿育吠陀学包括了Shamana疗法、Shodhana疗法、手术疗法和饮食疗法。尤纳尼医学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痰、黄胆汁、黑胆汁。疾病是体液平衡失调以及机体一部分或几部分不能够排除致病废物的表现。尤纳尼医学在治疗中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自愈能力,并帮助人体发展这种能力来克服机体的失调状态,因而尤纳尼医生推荐预防接种和免疫以防止疾病。西达医学所用的药物中有大量有毒物质,其中包括汞、硫磺、砷等矿物药以及植物毒素等。西达医学的原理与阿育吠陀极为相似。瑜伽气功学说中包括了印度人民的大部分伦理、道德、哲学以及有关对人体的认识观念,强调保持和恢复人体健康从而防止疾病,主要包括正确的呼吸、合理的饮食、体内外卫生、生活的节律性、自我控制及其功法。
, 百拇医药
    中国汉族的民族医学,其真正的内涵是以东方哲学为理论基础,天人一体为思维依据,整体观念为认识方式,辨证论治为诊治原则,三因治宜为处理手段的社会—心理—生物三位一体的医学。

    与西方医学是实验医学和经验医学不同,汉民族医学是一种成熟的理论医学,它可以应对任何已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疾病谱,它不是单纯的经验的积累,它是经验升华到理论的成熟医学,具有理论上的哲学属性、知识上的社会属性和和应用上的自然属性。

    汉民族医学具有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等明显特色,而且还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的明显优势。

    如果把汉民族医学,称为“传统中医”,言外之意,还应有“现代中医”,那么。现代中医是什么,难道就像有些学者认为的既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又精通现代医学,可以采用“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进行医疗、科研和教学的综合性人才吗?这还能是“中医”吗?
, http://www.100md.com
    三、“中国传统医学”以偏赅全

    “中医”,如果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的医学”或“中国传统医学”,那末概念就有以偏赅全的错误,且又不符合中国的实践。因为中国的医学,除了汉民族医学外,尚有藏医、蒙医、壮医以及维医、苗医等;况且“西医”进入中国后,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医学,而仅把汉民族医学称为“中医”显然是不够科学或不符合社会实践的。

    在现今国内从事西方医学体系工作的医务人员应该是从事中国民族医药人员的数倍到数十倍。在“中医药院校”,西医药课程的开设,课时数也占总课时的近一半,如果从教材的信息量和学生的学习量上进行实际统计,恐怕早已远远超过了本土医学,那么,“中国的医学”,究竟是什么医学。就连“中医”执业医师的资格考试,还有一半左右的知识是西医知识,中医院的业务性质就更不是以一个“中医”所能解释的。无论从教育、医疗还是政府的有关政策,早已把原本是汉民族医学的“中医”肢解得支离破碎,面貌全非,还能说“中医”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吗?如果把目前“中医”界的实际状况称为“中医”,那么就应该把汉民族医学从“中医”中独立出来,不要笼统地把汉民族医学称为“中医”。
, 百拇医药
    四、“汉医”本身就涵盖了药

    在汉民族医学里,医和药是密不可分的,医概括了药。两者的关系,就像汽车,医是车身,而药是轮子,车身没有轮子固然不能行驶,但轮子离开了车身,就只是一个广义的“圆”,是可以放在任何地方的一个圆。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在汉医的理论指导下采收、炮制和使用,就成了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的汉药,离开了汉民族医学的理论,这些来自自然的原生态,便不能称为汉药。稍微研究一下目前中医院校的“中药”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内容的现状,就会发现,其实它们大部分内容并不是按照“汉药”的内涵来设置、研究和学习的,这也就不难理解非要把“中医学院”(本来就不规范的名称)改名为“中医药大学”的用意,因为这里的“药”,已经不再是汉民族医学里的“药”,与真正意义上的汉药背离更远,甚至其研究内容和手段连“天然”都已经说不上了,已经走进了化学或合成轨道。所以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汉药,就没有必要从汉医里独立出来,大凡要独立出来的,就已经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 百拇医药
    五、为“汉医学”正名

    无论是“中医”、“传统中医”、“现代中医”、抑或“中国传统医学(TCM)”,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汉民族医学体系,而“中医药”则不仅不能准确地表述出学科的属性(地域属性、民族属性)和内涵,更是割裂了汉医学的整体性。

    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医生随传教士大量进入,开医院、办学校,以培养人才扩大影响,到19世纪末,西方医药学在我国卫生界才具有与本土医药学并驾齐驱的地位,约有200多年的历史。即使从明代邓玉函翻译介绍西方著名的《人身理论》开始,也不过五六百年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段历史只是一瞬,但就是这一瞬间的历史,就使西方医学堂而皇之地在中国称为“医学”,比如“医科大学”、“医学院”、“医科院”等。而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汉民族本土医学,就只能加上一个“中”字。

    如果读过Marti Kheel的“《Western Medicine's War Against the Natural World》(西方医学对自然界的战争)”一文,就会了解到,自然医学最终将替代实验医学,设想到那时,还能叫“中医学”或其他类似的名称吗?

    那么,所谓的“中医学”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名称出现,才能够准确地表达汉医学的内涵呢?“中医”一词,存在于大众的口头上,作为一个俗语,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的名称,则应更加符合该学科的实质。, 百拇医药(梁华龙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