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 Anderson癌症中心院长John Mendelsohn教授访谈录
John Mendelsohn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医疗管理的经验,被誉为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21世纪的领头人。
在过去的30年里,Mendelsohn教授一直致力于对肿瘤细胞增殖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生长因子的开创性研究。他成功开发出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称为西妥昔单抗(爱必妥)的单克隆抗体。临床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放疗,对多种类型的肿瘤病人有效。2004年2月12日,FDA批准西妥昔单抗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在本次ASCO年会的会议间隙,中国的几位肿瘤学专家就西妥昔单抗的相关问题与Mendelsohn教授进行了交流。
问:为何选择西妥昔单抗为IgG1类单克隆抗体,而非IgG2、IgG3?
Mendelsohn 教授:我们选择IgG1是希望能够获得免疫反应从而提高疗效,获得最大收益。研究证明,西妥昔单抗可产生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及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具有增加治疗疗效的潜力。
问:正常细胞表面有EGFR,如长期使用EGFR单抗,会不会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不可逆改变?
Mendelsohn教授:正常细胞确实表达EGFR,我们有一例病人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长达4年,没有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可能因为肿瘤细胞对EGFR的依赖性更大,阻断该受体将对其生长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而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而正常细胞的EGFR被阻断后,可能还通过另外的途径完成细胞代谢生长功能。
问:我们已经知道有两种途径阻断EGFR受体,一种是EGFR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另一种是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请您告诉我们这二者之间的差异。
Mendelsohn教授:两种途径是有差异的,西妥昔单抗阻断配体与EGFR胞外区结合,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于EGFR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对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单药有10%的缓解率,其与化疗联用作用更强,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药未能使肿瘤缓解。
问:请介绍EGFR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Mendelsohn教授:EGFR抑制剂与放疗联用治疗头颈部鳞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治疗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优于单纯接受放疗的患者。因此,美国FDA已批准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作为局部晚期头颈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