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忽视小行业
7月9日在广州召开的“2006峰力仿生听觉技术研讨会”虽然只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活动,但却从侧面映衬了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助听器这一细分市场的忽视,从而也进一步表明了这些企业的跟随思维与从众心理。这些企业担心成为市场先烈,当然也难以成为市场先锋。而在那些市场成熟的领域,竞争更为激烈。在这次研讨会上,全球助听器领域排名靠前的瑞士峰力集团高调宣布其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拓展计划,但这显然不是媒体的兴趣所在,而“中国助听器领域被6家跨国企业垄断”才是记者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跨国公司助听器能够垄断中国市场?笔者设想,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具备长远眼光。虽然目前中国助听器市场远远不如发达国家那样成熟,但他们看到了这个明显正在成长的市场,是未来的远景决定了它们进军的决心。二是跨国公司的努力与付出。他们从不愿意进入到决心进入,从挑战者到市场垄断者,他们愿意做市场的教育者,愿意冒着成为市场先烈的风险,最终把中国企业从中国市场上挤掉。三是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研发数字化助听器。而同期的中国企业却仍然做着落后的模拟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并无大的差距,但当跨国公司携技术“入侵”后,中国企业如“拿着弓箭对火枪”,败北是理所当然的。
, 百拇医药
垄断中国助听器市场的6家跨国企业中,除了德国、瑞士和美国的3家企业外,另外3家都是丹麦的公司。这6家公司从欧美远道而来,可谓劳师袭远,但它们却成为了胜利者。中国企业的败北不仅是因为进军者自身的强大,更与中国行业、企业的思维习惯与从众心理有关,他们在行动上首先求稳,而结果却是迅速地被超越。
在助听器行业管理上,中国显然缺乏行业发展规划。而中国有多少个小的领域如助听器领域一样,被国家忽视,被行业忽视,被企业忽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如本报近日报道的孤儿药一样,中国既缺乏相应规划,又缺乏相应灵活性,从而导致病人无法买到药品的现象发生。
中国不少企业都被现实派经济学者奉劝,宁可从大家都盯着的大“蛋糕”上切下一小块,而绝不可自己做“蛋糕”。这样的思维也左右了中国助听器生产企业,这就是为什么当国产助听器明显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之时,中国企业仍然不愿意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进与研发,谁也不愿意花钱制造新的“蛋糕”的原因。
, 百拇医药
中国企业往往因为害怕成为市场先烈,因而也难以成为市场先锋;既然成不了先锋,理所当然难以引领行业与市场。因为患者消费观念和经济原因,许多需要配戴助听器的患者都没有配戴,而配戴助听器的患者甚至经常成为人们歧视的对象。因此,在助听器推广上遭遇到消费者的保守观念时,中国企业不愿意进行市场教育。因为你来教育,其他竞争者都有可能得到实惠。既然不愿教育消费者,市场当然就无法培育起来,最终只得等跨国公司来分割市场“蛋糕”。
中国助听器行业的发展还映衬出中国企业更习惯粗放型的竞技演义,喜欢做大路货和低端产品,轻易不敢树立和塑造高端品牌形象。而跨国公司则更具有拓荒精神,它们更会营造企业价值,并以价值引领未来。从竞争层次看,竞技演义是低层次竞争,制造标准是中级竞争,品牌价值是最高层次竞争。跨国公司已经步入最高层次竞争,而中国企业之前是低层次竞争,现在连竞争主体——生产企业都已“全军覆没”,中国听障患者只好听任跨国公司摆布了。
助听器行业市场或许仅仅是中国为数不少的小行业领域的一个缩影,但这个小小的缩影已经足够我们思考。只有平起平坐地竞争,彼此渗透对方市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若仅仅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打败中国公司,这样的全球化是扭曲的。
然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包括助听器在内的中国诸多小行业该有所行动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83期, http://www.100md.com(大丰台)
为什么跨国公司助听器能够垄断中国市场?笔者设想,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具备长远眼光。虽然目前中国助听器市场远远不如发达国家那样成熟,但他们看到了这个明显正在成长的市场,是未来的远景决定了它们进军的决心。二是跨国公司的努力与付出。他们从不愿意进入到决心进入,从挑战者到市场垄断者,他们愿意做市场的教育者,愿意冒着成为市场先烈的风险,最终把中国企业从中国市场上挤掉。三是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研发数字化助听器。而同期的中国企业却仍然做着落后的模拟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并无大的差距,但当跨国公司携技术“入侵”后,中国企业如“拿着弓箭对火枪”,败北是理所当然的。
, 百拇医药
垄断中国助听器市场的6家跨国企业中,除了德国、瑞士和美国的3家企业外,另外3家都是丹麦的公司。这6家公司从欧美远道而来,可谓劳师袭远,但它们却成为了胜利者。中国企业的败北不仅是因为进军者自身的强大,更与中国行业、企业的思维习惯与从众心理有关,他们在行动上首先求稳,而结果却是迅速地被超越。
在助听器行业管理上,中国显然缺乏行业发展规划。而中国有多少个小的领域如助听器领域一样,被国家忽视,被行业忽视,被企业忽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如本报近日报道的孤儿药一样,中国既缺乏相应规划,又缺乏相应灵活性,从而导致病人无法买到药品的现象发生。
中国不少企业都被现实派经济学者奉劝,宁可从大家都盯着的大“蛋糕”上切下一小块,而绝不可自己做“蛋糕”。这样的思维也左右了中国助听器生产企业,这就是为什么当国产助听器明显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之时,中国企业仍然不愿意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进与研发,谁也不愿意花钱制造新的“蛋糕”的原因。
, 百拇医药
中国企业往往因为害怕成为市场先烈,因而也难以成为市场先锋;既然成不了先锋,理所当然难以引领行业与市场。因为患者消费观念和经济原因,许多需要配戴助听器的患者都没有配戴,而配戴助听器的患者甚至经常成为人们歧视的对象。因此,在助听器推广上遭遇到消费者的保守观念时,中国企业不愿意进行市场教育。因为你来教育,其他竞争者都有可能得到实惠。既然不愿教育消费者,市场当然就无法培育起来,最终只得等跨国公司来分割市场“蛋糕”。
中国助听器行业的发展还映衬出中国企业更习惯粗放型的竞技演义,喜欢做大路货和低端产品,轻易不敢树立和塑造高端品牌形象。而跨国公司则更具有拓荒精神,它们更会营造企业价值,并以价值引领未来。从竞争层次看,竞技演义是低层次竞争,制造标准是中级竞争,品牌价值是最高层次竞争。跨国公司已经步入最高层次竞争,而中国企业之前是低层次竞争,现在连竞争主体——生产企业都已“全军覆没”,中国听障患者只好听任跨国公司摆布了。
助听器行业市场或许仅仅是中国为数不少的小行业领域的一个缩影,但这个小小的缩影已经足够我们思考。只有平起平坐地竞争,彼此渗透对方市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若仅仅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打败中国公司,这样的全球化是扭曲的。
然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包括助听器在内的中国诸多小行业该有所行动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83期, http://www.100md.com(大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