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119413
骁悉在儿童风湿病中的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
骁悉;儿童;风湿病,,骁悉;儿童;风湿病,1骁悉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2骁悉在儿童风湿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3副作用,4总结,【参考文献】
     【摘要】 骁悉(cellcept)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它通过抑制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IMPDH),选择性阻断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对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有良好效果。另外,骁悉具有副作用小,没有肝肾毒性的特性,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应用前景良好。本文综述了骁悉的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及其在儿童风湿病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骁悉;儿童;风湿病

    儿童风湿病包括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皮肌炎等,在治疗中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骁悉、甲氨蝶呤等)的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骁悉在成人风湿病中的应用较多,疗效优于其他免疫抑制剂而副作用小。近几年在儿童风湿病中的应用也逐步增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骁悉的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及其在儿童风湿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骁悉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

    1.1 药物动力学 骁悉(cellcept),其化学名为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MMF口服后迅速被肠道吸收,经肠壁、肝脏及其他组织脱酯化,迅速转化为有活性作用的MPA。静脉注射MMF后,测定其t1 2少于2min[1]。MMF进入人体后,生物利用度达94%[2]。静注或口服8~12h后,MPA浓度有轻度回升,此现象与肠肝循环有关[1]。Sugioka等[3]的实验研究显示:MMF在人工消化液中是稳定的。在不同器官组织中MMF转变成MPA的速率依次是肝脏>肾脏>血浆>小肠上皮细胞。MPA在肝脏转变成无活性的麦考酚酸葡糖苷酸(MPAG),再由肾脏排泄[2]。

    1.2 作用机制 MPA是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的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MMF口服后在体内大量吸收,并迅速水解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MPA,后者是可逆性地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经典合成途径(denuvo pathway)中的一种限速酶,即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对鸟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另外一条途径即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无影响[2]。IMPDH受抑制后导致鸟嘌呤核苷酸的减少,进而阻断DNA和RNA的合成。淋巴细胞主要依赖经典途径合成嘌呤核苷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