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饮食治疗刍议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临床特征; 饮食治疗
老年糖尿病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方法,多数病人通过饮食与运动治疗便可很好地控制血糖,所以,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的观察、饮食治疗及运动指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65岁以上糖尿病78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32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年龄为65~90岁,平均75.65岁,入院时伴有并发症的有63例,占总人数的80.77%。
2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2.1 多数是非胰岛素依赖型,临床症状不典型。随着年龄的上升,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又因老年人活动相对减少,体内脂肪的比例增加,导致机体对糖的处理能力下降,组织受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再者,老年人的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肾糖阈上升,所以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少出现,因而易误诊漏诊。
2.2 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由于老年糖尿病症状不典型,发病较隐匿,常常是有了合并症才被确诊。本组78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入院时就伴有眼、肾、心血管、足、皮肤等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31人,占并发症的39.74%己成为主要死因之一。
2.3 生理机能衰退加速,自理能力下降。老年糖尿病人合并其它慢性疾病的机会多于同龄非糖尿病人。糖尿病人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脂代谢紊乱,易形成高血脂、加速大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促进肾小球动脉硬化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2],促使了人体的老化,明显地降低了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2.4 心理状态较其它年龄组患者差,焦虑、忧郁、恐惧的发生率较高。本组78例中有明显精神抑郁者16例,占总人数的20.51%。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常有“日落西山”的灰色感觉,被诊断为糖尿病后由于要长期控制饮食,生活方式被迫改变,加上合并症带来的痛苦,易产生抑郁、孤独,恐惧等负性心理。
3 治疗方法
3.1 饮食治疗方法
3.1.1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老年糖尿病更具重要意义。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也,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这充分明说明饮食治疗的价值。
3.1.2 饮食治疗措施:我们在饮食治疗工作中特别注意照顾患者原有的饮食习惯,制订一个老年患者易于接受、且能长期坚持、营养合理的饮食计划,对那些违反治疗原则的习惯,如嗜甜食、饮酒、吸烟等要耐心劝解帮助其纠正。根据病人体重,身高算出其身体指数,超过30为肥胖,低于18.5为消瘦,正常范围是18.5~24.9[1]的住院病人每日摄入总热卡为标准体重25~30千卡/kg,肥胖者为15~20千卡,消瘦者为30~35千卡。根据每日总热量算出各营养素成份,其中碳水化合物占60%,注意采用不同来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占15%,注意动植物蛋白互补;脂肪占25%,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1。将所算出的营养素按食物成份折算成切实可行的食谱,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烹制时米饭宜松软,面食多用发酵方式,蔬菜要新鲜,切碎易于消化,品种多样,用保温饭盒盛装,充气保温饭车运输到病房,确保饭菜于适宜温度。菜肴要色、香、味俱全,切忌单调,一周内食物品种尽量不重复。由营养师、责任护师协助厨师准时给病人分送饭菜,对吃剩的饭菜量进行记录,准确掌握其实际摄入总热量。每周为患者称体重一次,防止出现体重大增大减。
3.1.3 重视心理因素对进食的影响:祖国医学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机理与调和情志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灵枢.五变》云:“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现代医学亦证实了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激烈时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体内酮体的出现和增高。分发饭菜时医护人员要保持衣着整洁,语言亲切,态度温和并使用适当的尊称,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谈话中要注意避免医学忌语,耐心而有条理地解释病人所提出的问题,疏导、安慰病人帮助消除其各种消极因素,使病人保持乐观,减少负性心理对疾病发展的影响;饭后通过小课堂、座谈会等方式向病人及家属征求其对饭菜的意见,进行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帮助病人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控制要领,以消除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通过疗效确切的与不遵守饮食治疗原则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1.4 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住院治疗在于能良好地控制病情,而糖尿病的治疗却将延续至患者终生。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准备出院时,我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其学会能量计算方法、各种食物之间的等份换算,熟悉正确的烹制方法,了解常见的意外情况如低血糖等的处理,避免病情反复或合并症的发生。使患者认识到长期坚持饮食、运动等疗法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疾病的治疗基础,糖尿病控制不当可能引起严重的合并症,而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与后果严重与否,都与糖尿病的控制程度有关。将常用食物的能量计算及换算方法编写制定成册,供患者参照执行,使医护人员的治疗效果从医院延续到家庭,从而使糖尿病患者终身受益。
3.2 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运动方法及运动与饮食间的关系
3.2.1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改善机体调节功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减轻体重,改善糖耐量水平,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还可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加速肌肉内葡萄糖的氧化过程及利用率,减轻胰岛素负担,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3.2.2 由于老年人体能下降,肌肉萎缩,骨质较疏松,故运动前应了解病史,认真评价其状况特别是心功能状况,情况允许时方能实施。我们鼓励老年患者饭后1h左右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活动时间先短后长,循序渐进。对卧床者协助其被动活动,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2.3 运动中注意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运动前后都注意适量补水,同时观察尿糖、血糖的变化根据需要调整饮食及运动量。如有低血糖症兆及时给予含糖饮料,并做好记录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营养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2.
[2] Fore ww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ntus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J].med cvin North Am,1995,79:289.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1), http://www.100md.com(赵桐)
老年糖尿病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方法,多数病人通过饮食与运动治疗便可很好地控制血糖,所以,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的观察、饮食治疗及运动指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65岁以上糖尿病78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32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年龄为65~90岁,平均75.65岁,入院时伴有并发症的有63例,占总人数的80.77%。
2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2.1 多数是非胰岛素依赖型,临床症状不典型。随着年龄的上升,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又因老年人活动相对减少,体内脂肪的比例增加,导致机体对糖的处理能力下降,组织受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再者,老年人的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肾糖阈上升,所以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少出现,因而易误诊漏诊。
2.2 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由于老年糖尿病症状不典型,发病较隐匿,常常是有了合并症才被确诊。本组78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入院时就伴有眼、肾、心血管、足、皮肤等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31人,占并发症的39.74%己成为主要死因之一。
2.3 生理机能衰退加速,自理能力下降。老年糖尿病人合并其它慢性疾病的机会多于同龄非糖尿病人。糖尿病人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脂代谢紊乱,易形成高血脂、加速大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促进肾小球动脉硬化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2],促使了人体的老化,明显地降低了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2.4 心理状态较其它年龄组患者差,焦虑、忧郁、恐惧的发生率较高。本组78例中有明显精神抑郁者16例,占总人数的20.51%。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常有“日落西山”的灰色感觉,被诊断为糖尿病后由于要长期控制饮食,生活方式被迫改变,加上合并症带来的痛苦,易产生抑郁、孤独,恐惧等负性心理。
3 治疗方法
3.1 饮食治疗方法
3.1.1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老年糖尿病更具重要意义。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也,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这充分明说明饮食治疗的价值。
3.1.2 饮食治疗措施:我们在饮食治疗工作中特别注意照顾患者原有的饮食习惯,制订一个老年患者易于接受、且能长期坚持、营养合理的饮食计划,对那些违反治疗原则的习惯,如嗜甜食、饮酒、吸烟等要耐心劝解帮助其纠正。根据病人体重,身高算出其身体指数,超过30为肥胖,低于18.5为消瘦,正常范围是18.5~24.9[1]的住院病人每日摄入总热卡为标准体重25~30千卡/kg,肥胖者为15~20千卡,消瘦者为30~35千卡。根据每日总热量算出各营养素成份,其中碳水化合物占60%,注意采用不同来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占15%,注意动植物蛋白互补;脂肪占25%,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1。将所算出的营养素按食物成份折算成切实可行的食谱,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烹制时米饭宜松软,面食多用发酵方式,蔬菜要新鲜,切碎易于消化,品种多样,用保温饭盒盛装,充气保温饭车运输到病房,确保饭菜于适宜温度。菜肴要色、香、味俱全,切忌单调,一周内食物品种尽量不重复。由营养师、责任护师协助厨师准时给病人分送饭菜,对吃剩的饭菜量进行记录,准确掌握其实际摄入总热量。每周为患者称体重一次,防止出现体重大增大减。
3.1.3 重视心理因素对进食的影响:祖国医学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机理与调和情志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灵枢.五变》云:“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现代医学亦证实了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激烈时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体内酮体的出现和增高。分发饭菜时医护人员要保持衣着整洁,语言亲切,态度温和并使用适当的尊称,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谈话中要注意避免医学忌语,耐心而有条理地解释病人所提出的问题,疏导、安慰病人帮助消除其各种消极因素,使病人保持乐观,减少负性心理对疾病发展的影响;饭后通过小课堂、座谈会等方式向病人及家属征求其对饭菜的意见,进行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帮助病人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控制要领,以消除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通过疗效确切的与不遵守饮食治疗原则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1.4 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住院治疗在于能良好地控制病情,而糖尿病的治疗却将延续至患者终生。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准备出院时,我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其学会能量计算方法、各种食物之间的等份换算,熟悉正确的烹制方法,了解常见的意外情况如低血糖等的处理,避免病情反复或合并症的发生。使患者认识到长期坚持饮食、运动等疗法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疾病的治疗基础,糖尿病控制不当可能引起严重的合并症,而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与后果严重与否,都与糖尿病的控制程度有关。将常用食物的能量计算及换算方法编写制定成册,供患者参照执行,使医护人员的治疗效果从医院延续到家庭,从而使糖尿病患者终身受益。
3.2 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运动方法及运动与饮食间的关系
3.2.1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改善机体调节功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减轻体重,改善糖耐量水平,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还可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加速肌肉内葡萄糖的氧化过程及利用率,减轻胰岛素负担,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3.2.2 由于老年人体能下降,肌肉萎缩,骨质较疏松,故运动前应了解病史,认真评价其状况特别是心功能状况,情况允许时方能实施。我们鼓励老年患者饭后1h左右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活动时间先短后长,循序渐进。对卧床者协助其被动活动,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2.3 运动中注意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运动前后都注意适量补水,同时观察尿糖、血糖的变化根据需要调整饮食及运动量。如有低血糖症兆及时给予含糖饮料,并做好记录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营养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2.
[2] Fore ww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ntus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J].med cvin North Am,1995,79:289.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1), http://www.100md.com(赵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