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现代名医名方 > 朱良春
编号:11130746
朱良春对丹溪痛风学说的发展创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74期
继承发展,首创“浊瘀痹”新病名,引申发展,创立新治法新方药
     金元时期,学术繁荣,名医辈出,朱丹溪汲取诸家之长,不仅明确提出痛风病名,而且对痛风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代表作《格致余论》及门人整理校订之《金匮钩玄》、《丹溪心法》、《丹溪手镜》等著作中有关痛风的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痛风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痛风的主要证候是关节疼痛,《丹溪心法·痛风》说:“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又说:“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这与现代医学痛风病人的临床特征颇为相似。丹溪认同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但又不同于历节风,对两者做了明确界定:“历节风痛走注不定,痛风有定,夜甚。”(《丹溪手镜》)

    痛风病因病机,丹溪认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得热,己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为血热受寒得之;并且认识到痛风有种特殊的病理产物“污浊凝涩”,瘀滞脉络。

    金元时期《和剂局方》盛行,医家多崇尚辛温香燥之剂,丹溪倡导“湿热论”,但临证难免受《局方》影响,因此在痛风治疗上,提出“以辛热之剂,散寒湿,开发腠理,其血得行”的治疗原则。他提出了系列治疗方药,如上中下痛风方,辛温发腠,燥湿化痰,清热活血。“如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