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2(11)
二十五、颌骨骨髓炎
由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等因素所导致的颌骨骨膜、骨密质和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成分发生的炎性病变,称为颌骨骨髓炎。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与特异性颌骨骨髓炎。另外,还有物理性(放射性)及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颌骨骨坏死而继发感染的骨髓炎。临床上以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近年来,由于颌面部恶性肿瘤放疗的广泛应用,致使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有增多的趋势。本节仅介绍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病因】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多发生于青少年,一般以 16~30 岁发生率最高。男多于女,且以下颌骨多见,但婴幼儿则以上颌骨为多见。其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多见,约占90%,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和细菌毒力较强时由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直接扩散引起。颌面部损伤细菌的直接侵入,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经血行扩散也可引起颌骨骨髓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临床上则以混合性细菌感染多见。
【诊断要点】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前者的特点是: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血象增高;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颌周急性蜂窝织炎;病源牙明显叩痛和伸长感。慢性期则表现为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症状。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孔溢脓,肿胀区牙松动。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 X 线检查等,诊断不难。急性者主要依据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病源牙及相邻牙出现叩痛,松动,甚至牙槽溢脓。患侧下唇麻木是诊断下颌骨骨髓炎的有力依据。慢性颌骨骨髓炎则主要依据瘘道形成和溢脓,有时可见小死骨片排出,瘘道探查见骨面粗糙,全身症状不明显。进入慢性期后,X 线才有诊断价值,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下颌边缘型的增生型应与骨肉瘤及纤维骨瘤相鉴别;下颌骨中央型者易与下颌骨中心型癌相混淆,也应排除上颌窦癌。
【治疗】急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必要时配以外科切开引流治疗。进入慢性期有死骨形成时,必须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
由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等因素所导致的颌骨骨膜、骨密质和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成分发生的炎性病变,称为颌骨骨髓炎。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与特异性颌骨骨髓炎。另外,还有物理性(放射性)及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颌骨骨坏死而继发感染的骨髓炎。临床上以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近年来,由于颌面部恶性肿瘤放疗的广泛应用,致使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有增多的趋势。本节仅介绍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病因】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多发生于青少年,一般以 16~30 岁发生率最高。男多于女,且以下颌骨多见,但婴幼儿则以上颌骨为多见。其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多见,约占90%,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和细菌毒力较强时由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直接扩散引起。颌面部损伤细菌的直接侵入,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经血行扩散也可引起颌骨骨髓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临床上则以混合性细菌感染多见。
【诊断要点】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前者的特点是: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血象增高;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颌周急性蜂窝织炎;病源牙明显叩痛和伸长感。慢性期则表现为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症状。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孔溢脓,肿胀区牙松动。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 X 线检查等,诊断不难。急性者主要依据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病源牙及相邻牙出现叩痛,松动,甚至牙槽溢脓。患侧下唇麻木是诊断下颌骨骨髓炎的有力依据。慢性颌骨骨髓炎则主要依据瘘道形成和溢脓,有时可见小死骨片排出,瘘道探查见骨面粗糙,全身症状不明显。进入慢性期后,X 线才有诊断价值,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下颌边缘型的增生型应与骨肉瘤及纤维骨瘤相鉴别;下颌骨中央型者易与下颌骨中心型癌相混淆,也应排除上颌窦癌。
【治疗】急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必要时配以外科切开引流治疗。进入慢性期有死骨形成时,必须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