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热点话题 > 《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编号:11134827
眼科2(1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6日 《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二十五、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由于慢性刺激引起的睑裂部球结膜表面三角形肉样组织增生,其底向内眦、顶向角膜并超过角巩膜缘向角膜表面生长,表面带有血管,外观似昆虫的翅膀,故称为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外眼病。

    【病因】翼状胬肉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与结膜慢性炎症、风沙、阳光等因素长期刺激,使结膜组织增生肥厚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受紫外线长期照射,紫外线由于抑制DNA和RNA的生物合成,导致组织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的生长、分裂受抑制。结果是蛋白质变性,组织细胞死亡,溶酶体膜破坏,并释放出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作为一种介质,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重组织损伤。变性蛋白质和炎症介质(如多肽类物质)本身是一种刺激因子,或作为一种刺激物而引起翼状胬肉生长刺激素的产生与释放。该生长刺激素对角膜和球结膜下组织的长期刺激,引起局部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组织增殖,并生长成为翼状胬肉。

    【诊断要点】翼状胬肉的结构由头、颈、体三部分组成。

    头部位于角膜表面,是三角形的顶部;颈位于角巩膜缘部,与头和体部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体位于球结膜,是胬肉的大部分。临床上常依据胬肉的外观形态特征,将翼状胬肉分为静止型与进展型两种。静止型表现为头部平坦,周围角膜组织清亮,无炎症性浸润现象。胬肉体积较小,组织菲薄,血管组织无明显充血现象。进展型体部组织肥厚,体积宽大,表面血管扩张充血,头部稍隆起,胬肉周围的角膜组织混浊浸润,边界模糊不清。翼状胬肉的诊断常没有困难,但应与睑裂斑和假性翼状胬肉相鉴别。睑裂斑是球结膜组织的变性斑,不跨越角膜,也不呈三角形,易于鉴别。假性翼状胬肉多是球结膜与角膜组织因炎症或外伤而导致的联合性损伤病灶,常表现为不规则形态的瘢痕性粘连,表面无血管组织,易于鉴别。

    【治疗】翼状胬肉以药物治疗的方法常不能奏效。因此,对已覆盖瞳孔区的翼状胬肉组织应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予以治疗。对于静止型或胬肉组织没有覆盖瞳孔区的病例可暂不手术,或眼局部滴用05%吲哚美辛(消炎痛)眼药水,以减缓胬肉生长。

    (李友政王万枝),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