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与中医学的还原化(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7日
“现代化”是当令中国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汇。中医现代化也几乎被公认为当代中医发展的“唯一正确途径”,并吸引了许多青年学子孜孜以求。但同时,“现代化”也是一个令许多中医人士感到困惑的迷宫,从这里似乎找不到一条发展中医的坦途。因此,深入探讨“现代化”的本质涵意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应是中医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如果就字面上来解释,“现代”仅是一个时序上的概念,“时事有更替,往来成古令”、“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因此,“今”就是“现代”,无所谓“化”也不可能不“化”。当然,“现代化”的涵意并非时序上的“今”。
“现代化”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进化与发展的概念、但近几千年来,就生理而言我们与我们的祖先井没有很大的不同,纵使有些方面有所进化,同时,在有些方面有所退化,因此今日之我们与祖先相比体能上未必更优越,就智力而言我们也未必更聪明,老子的《道德经》、孙武的《兵法》今天仍受我们的膜拜,这就是明证。
, 百拇医药
然而就体力与智力而言都未必比祖先优越的后人,却创造了古人难以想象的现代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财富。由此赋予“现代”一词以“传统”“古代”所不可比拟的特殊魅力。
但是,今人是凭借什么创造出现代奇迹的呢?答案应该是--科学。然而古代也有其科学,于是创造奇迹的科学又须加上“现代”的定语。那么现代科学与古代科学有什么不同呢?由此就切入到本文的主题。
中医学是古代科学,科学就是知识的体系,中国古代圣哲所创立的医学知识体系就是中医学。可是自《黄帝内经》确立中医学的科学体系至今,历代医家对中医学的发展都有所贡献,为什么不能赋予当代中医学以“现代科学”的属性呢?这是因为历代后贤所使用的科学方法仍未超出《黄帝内经》的方法论范畴,也就是说,科学方法论决定科学的性质。
那么古代科学的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17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做过深刻的探讨。他认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科学方法是一种“预测”的方法。其思路是由“最简单的特殊”突然上升到“最高级的一般”,然后推出种种中间命题。反观中医学的思路也正是如此:古代圣哲从日、月、水、火、明、暗、升、降、雌、雄等最简单的特殊事物中,抽象升华出“阴阳学说”这一哲学思想(“最高级的一般”),然后再推导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脏为阴,腑为阳”“气为阳,血为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等中间命题。从而衍生出中医学的概念体系与物化体系。预测的方法是从整体层次来认识事物方法,所以是整体方法。
, 百拇医药
培根认为预测的方法不能得出真正确切可靠的知识,而为了获取这种知识就必须采用“逐层归纳”的方法。即从“最简单的特殊”归纳出“较高一级的一般”,再由此而上升到“更高一级的一般”,如此逐层上升才得出“最高一级的一般”。这样一种逐层归纳方法配之以实验、实证,再加上数学工具的运用,使人类的认识方法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近现代科学,所以弗朗西斯?培根被尊为近现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逐层归纳的方法在认识事物时实际上是逐层深入的方法,逐层深入又实际上是逐层还原的方法,因此还原论是现代科学的根本方法。还原论把整体还原为部分,把功能还原为结构,把上一层次的“现象”还原为下一层次的“原因”。这一方法的无比威力在生物医学科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现代科学沿着人-系统-器官-细胞-分子-原子的途径逐层分割、分析,人类即将在2003年完成对自己基因的全部测序工作,当人类的23对染色体、14万个基因,30亿对碱基全部被破译之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大概都能通过其基因图谱被预测。或者说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还原为碱基配对的结构,大自然(或许是“上帝”)的造化之门将最终被打开,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变革!
, http://www.100md.com
由此可见以还原论为方法论核心的现代科学在何等深刻的程度上改变了(并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认识方式及其世界观。
自从现代科技蓬勃发展席卷全球以来,古代科学中的绝大多数分支都被取代而泯灭。唯独中医学犹如历经第四纪冰川的浩劫而孑遗至今的水杉树一样,顽强地屹立在中国的土地上。“当今日的中医学环顾四周时会发现,科技之林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有的近代科技之树在科学规范这一‘基因’上都与自己格格不入。如果说现代科技知识背景是‘一片翠绿’的话,那么中医学就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它的色彩与背景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1]面对着存在与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医学人提出过“中西汇通”“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等设想,而“中医现代化”则是最时尚最与全社会趋同的一种思路。
但是,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就科学而言,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还原化,追求中医学的现代化也就是追求中医学的还原化。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医学应该还原化或需要还原化吗?中医学能还原化吗?用还原论来“化”中医学,是中医学的发展还是消亡?
用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药的尝试由来已久,“1926年陈光恢自麻黄中提取分离出平喘有效成份麻黄素为这方面的先河”[2]。此外,延胡索素、常山碱、贝母碱、育蒿素的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然而,所有这些都只能视为现代药学的生药研究成果,它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新药,但对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理论却并未阐明,因此对中药的发展也并无促进。今天的中医师或由此可知玄胡素是“中枢性镇痛剂”,但它“理气活血以止痛”“行血中之气”的意义井未因此而得到阐明。, 百拇医药
“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如果就字面上来解释,“现代”仅是一个时序上的概念,“时事有更替,往来成古令”、“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因此,“今”就是“现代”,无所谓“化”也不可能不“化”。当然,“现代化”的涵意并非时序上的“今”。
“现代化”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进化与发展的概念、但近几千年来,就生理而言我们与我们的祖先井没有很大的不同,纵使有些方面有所进化,同时,在有些方面有所退化,因此今日之我们与祖先相比体能上未必更优越,就智力而言我们也未必更聪明,老子的《道德经》、孙武的《兵法》今天仍受我们的膜拜,这就是明证。
, 百拇医药
然而就体力与智力而言都未必比祖先优越的后人,却创造了古人难以想象的现代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财富。由此赋予“现代”一词以“传统”“古代”所不可比拟的特殊魅力。
但是,今人是凭借什么创造出现代奇迹的呢?答案应该是--科学。然而古代也有其科学,于是创造奇迹的科学又须加上“现代”的定语。那么现代科学与古代科学有什么不同呢?由此就切入到本文的主题。
中医学是古代科学,科学就是知识的体系,中国古代圣哲所创立的医学知识体系就是中医学。可是自《黄帝内经》确立中医学的科学体系至今,历代医家对中医学的发展都有所贡献,为什么不能赋予当代中医学以“现代科学”的属性呢?这是因为历代后贤所使用的科学方法仍未超出《黄帝内经》的方法论范畴,也就是说,科学方法论决定科学的性质。
那么古代科学的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17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做过深刻的探讨。他认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科学方法是一种“预测”的方法。其思路是由“最简单的特殊”突然上升到“最高级的一般”,然后推出种种中间命题。反观中医学的思路也正是如此:古代圣哲从日、月、水、火、明、暗、升、降、雌、雄等最简单的特殊事物中,抽象升华出“阴阳学说”这一哲学思想(“最高级的一般”),然后再推导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脏为阴,腑为阳”“气为阳,血为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等中间命题。从而衍生出中医学的概念体系与物化体系。预测的方法是从整体层次来认识事物方法,所以是整体方法。
, 百拇医药
培根认为预测的方法不能得出真正确切可靠的知识,而为了获取这种知识就必须采用“逐层归纳”的方法。即从“最简单的特殊”归纳出“较高一级的一般”,再由此而上升到“更高一级的一般”,如此逐层上升才得出“最高一级的一般”。这样一种逐层归纳方法配之以实验、实证,再加上数学工具的运用,使人类的认识方法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近现代科学,所以弗朗西斯?培根被尊为近现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逐层归纳的方法在认识事物时实际上是逐层深入的方法,逐层深入又实际上是逐层还原的方法,因此还原论是现代科学的根本方法。还原论把整体还原为部分,把功能还原为结构,把上一层次的“现象”还原为下一层次的“原因”。这一方法的无比威力在生物医学科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现代科学沿着人-系统-器官-细胞-分子-原子的途径逐层分割、分析,人类即将在2003年完成对自己基因的全部测序工作,当人类的23对染色体、14万个基因,30亿对碱基全部被破译之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大概都能通过其基因图谱被预测。或者说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还原为碱基配对的结构,大自然(或许是“上帝”)的造化之门将最终被打开,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变革!
, http://www.100md.com
由此可见以还原论为方法论核心的现代科学在何等深刻的程度上改变了(并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认识方式及其世界观。
自从现代科技蓬勃发展席卷全球以来,古代科学中的绝大多数分支都被取代而泯灭。唯独中医学犹如历经第四纪冰川的浩劫而孑遗至今的水杉树一样,顽强地屹立在中国的土地上。“当今日的中医学环顾四周时会发现,科技之林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有的近代科技之树在科学规范这一‘基因’上都与自己格格不入。如果说现代科技知识背景是‘一片翠绿’的话,那么中医学就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它的色彩与背景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1]面对着存在与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医学人提出过“中西汇通”“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等设想,而“中医现代化”则是最时尚最与全社会趋同的一种思路。
但是,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就科学而言,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还原化,追求中医学的现代化也就是追求中医学的还原化。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医学应该还原化或需要还原化吗?中医学能还原化吗?用还原论来“化”中医学,是中医学的发展还是消亡?
用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药的尝试由来已久,“1926年陈光恢自麻黄中提取分离出平喘有效成份麻黄素为这方面的先河”[2]。此外,延胡索素、常山碱、贝母碱、育蒿素的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然而,所有这些都只能视为现代药学的生药研究成果,它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新药,但对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理论却并未阐明,因此对中药的发展也并无促进。今天的中医师或由此可知玄胡素是“中枢性镇痛剂”,但它“理气活血以止痛”“行血中之气”的意义井未因此而得到阐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