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医械的“暴利说”和“寒流说”
“如果说医疗器械存在高额利润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那么进口医疗器械可谓是暴利中的暴利。”一位医药专家认为:进口医疗器械价格虚高问题由多种原因造成,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据我的预测,今年CT、核磁共振(MRI)等大型医疗设备市场很可能不但不会增长,反而有萎缩的迹象。而这与医疗市场的需求是相违背的。”一位进口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如是说。进口医疗器械对于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垄断性地位已经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特征之一。
一边是拿着进口医疗器械进口价与医院售给患者的价格对比单,直斥“这样的暴利是‘以械养医’的重要原因”;另一边则是官方的数据显示,中国医疗资源配置并不充分,但现在大型医疗检查设备要想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获得配置证已经非常艰难。同一种遭遇,不同版本,我们似乎在遭遇进口医疗器械的“罗生门”。然而,总有一种看法更接近真实。
背景是国内越来越高涨的“看病贵”的呼声,以及力度最强的一次“医疗反腐”。起因是进口大型医疗器械被认为是受利益的驱动,存在医院配置过滥且诱导相当比例的不必要检查的嫌疑。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对医疗器械的价格管理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对医疗器械价格的管理属于间接管理。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刚刚起步时,是绝对的卖方市场,其中95%的医疗器械全是进口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率都是相当惊人的。
笔者认为:拥有如此之高的利润率弊端在于,无论是否出于主动,进口医疗器械公司都在医院设备采购腐败中充当了主角之一。一个潜台词是,购入的设备价值越高,中间人所获得的利益越高。为获得大笔订单,医疗产品销售人员都愿意给收入不高的医院员工支付回扣。恶性循环的是,商业单位采用非正常手段来推销医疗器械成为行业潜规则。
医院的心态则是通过高额的检查费用增加经济增长点,对进口医疗器械的推崇和跟风,使得天价的大型医疗设备甚至成了医院地位的象征。
政府开始一方面修订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程序,一方面努力为大型医疗设备制定指导价。行政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遏制医疗机构在利益驱动下,盲目购进或更新大型医疗设备,导致部分医院因竞购设备而诱发的需求假象。一些省也相继出台了针对大型医械检查强制限价的措施。
, 百拇医药
这显然与跨国医械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形成了反差。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中国医疗资源仅占全球总数的约2%,中国每年用于医疗保健设施的支出约为600亿至700亿元人民币,其中约30%用于医疗设备采购。因此,大量美国和欧盟医疗器械公司、包括一些在华的大型外国投资者都十分努力地向卫生机构推销更先进的设备。西门子及其竞争对手通用电气的高管们称,他们期待今年公司在中国的营收增加约五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将来自医疗器械销售。对此,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寒流说”油然而生。
笔者认为,必须承认的是进口医疗器械的产品优势到目前为止还是相当明显,现状只是随着进口产品特权的逐步丧失,进口医械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寒流说”则是垄断者心态的一种折射——能调节就调节,能折衷就折衷,当然,不变最好;至于存在的腐败、贿赂的问题,“罪不在己”,是体制、是时代的问题。正是在这一心态的影响下,他们默认贿赂行为的存在,承认其一定的合理性,考虑的只是如何回避风险。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87期, http://www.100md.com(郭望)
“据我的预测,今年CT、核磁共振(MRI)等大型医疗设备市场很可能不但不会增长,反而有萎缩的迹象。而这与医疗市场的需求是相违背的。”一位进口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如是说。进口医疗器械对于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垄断性地位已经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特征之一。
一边是拿着进口医疗器械进口价与医院售给患者的价格对比单,直斥“这样的暴利是‘以械养医’的重要原因”;另一边则是官方的数据显示,中国医疗资源配置并不充分,但现在大型医疗检查设备要想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获得配置证已经非常艰难。同一种遭遇,不同版本,我们似乎在遭遇进口医疗器械的“罗生门”。然而,总有一种看法更接近真实。
背景是国内越来越高涨的“看病贵”的呼声,以及力度最强的一次“医疗反腐”。起因是进口大型医疗器械被认为是受利益的驱动,存在医院配置过滥且诱导相当比例的不必要检查的嫌疑。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对医疗器械的价格管理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对医疗器械价格的管理属于间接管理。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刚刚起步时,是绝对的卖方市场,其中95%的医疗器械全是进口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率都是相当惊人的。
笔者认为:拥有如此之高的利润率弊端在于,无论是否出于主动,进口医疗器械公司都在医院设备采购腐败中充当了主角之一。一个潜台词是,购入的设备价值越高,中间人所获得的利益越高。为获得大笔订单,医疗产品销售人员都愿意给收入不高的医院员工支付回扣。恶性循环的是,商业单位采用非正常手段来推销医疗器械成为行业潜规则。
医院的心态则是通过高额的检查费用增加经济增长点,对进口医疗器械的推崇和跟风,使得天价的大型医疗设备甚至成了医院地位的象征。
政府开始一方面修订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程序,一方面努力为大型医疗设备制定指导价。行政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遏制医疗机构在利益驱动下,盲目购进或更新大型医疗设备,导致部分医院因竞购设备而诱发的需求假象。一些省也相继出台了针对大型医械检查强制限价的措施。
, 百拇医药
这显然与跨国医械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形成了反差。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中国医疗资源仅占全球总数的约2%,中国每年用于医疗保健设施的支出约为600亿至700亿元人民币,其中约30%用于医疗设备采购。因此,大量美国和欧盟医疗器械公司、包括一些在华的大型外国投资者都十分努力地向卫生机构推销更先进的设备。西门子及其竞争对手通用电气的高管们称,他们期待今年公司在中国的营收增加约五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将来自医疗器械销售。对此,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寒流说”油然而生。
笔者认为,必须承认的是进口医疗器械的产品优势到目前为止还是相当明显,现状只是随着进口产品特权的逐步丧失,进口医械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寒流说”则是垄断者心态的一种折射——能调节就调节,能折衷就折衷,当然,不变最好;至于存在的腐败、贿赂的问题,“罪不在己”,是体制、是时代的问题。正是在这一心态的影响下,他们默认贿赂行为的存在,承认其一定的合理性,考虑的只是如何回避风险。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87期, http://www.100md.com(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