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48400
根治看病贵中医有可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8.03
     “看病难,看病贵”与医疗纠纷高发使病员叫苦,各级医院喊冤,其背后的原因甚多,众说纷纭,医学体系背后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自主创新,创建我国新型的医疗体系迫在眉睫。

    从认识论与方法论来考察,中、西医学存在着: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整体与局部、证与病,共性与个性之间的重大不同,是朴素唯物论与机械唯物论以及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反映。

    总体而言,中医学以朴素的唯物观为主导,而西医学则偏重于机械唯物观。诊察依据的载体也有所不同:中医学以观察舌、脉象变化为主;西医学则是依靠高、精、尖设备。前者主要以个人的经验与水平为依托,成本低,主观性较强等特点;后者是群体性工作,以设备检测水平与结果为依托,需利用近现代科技、集光电、影像学与生化检测于一体的多种手段,其方法先进、科学、准确,并可以量化、细化、客观显现。其诊断技术的进步、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治疗水准的提高与研发投入、科技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西医学过度依赖疾病表征现象诊治的情况很常见,而且,一旦某个环节发生失误,将导致全盘皆输。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也使众多病人望而却步,从经济学观点而言,中医学具有一定优势。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所独有的优势学科。对中医学的肯定绝不是说中医是完美无缺的或万能的,指出西医学的弊病也绝对不是说西医不科学,其目的旨在说明:中西医学在各方面存有互补的空间,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自主创建具有我国特色并真正符合国情的医学体系势在必行。

    如糖尿病是当今医疗研究的热点,对其引发的并发症更无良好的对策,其发病之经典理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似难说明其全貌,而胰岛素之敏感性或反应性降低使糖、脂等利用和摄取失衡可能为其关键,这又涉及多部位、多途径、多位点与多效应等诸多因素,故许多降糖、降脂药物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学经典理论之“证”在病中的内在规律性进行探讨并加以充实完善,在此新的基础上进行中西药优势互补整体调治,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之目的。

    其中,对疾病的演变规律进行认真的研究,就是提高中医学自身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四省两市、十一个院校对603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中医症候特征,应用西医学的临床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计算机信息学等进行研究,初步揭示了糖尿病的演变规律;再如:北京某医院利用胰岛素测定及其敏感指数观察Ⅱ型糖尿病在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变化规律,胰岛素水平与敏感指数有规律性变化。这些可喜的苗头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水平,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为医学体系的自主创新指出方向。

    文/郝效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