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131882
椎间盘的营养与退变
http://www.100md.com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
椎间盘退变,1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及特点,2影响椎间盘营养供应的因素,3体内椎间盘营养通路的观察,4营养供应缺失的结果,5椎间盘的营养和修复,6展望,参考文献:
     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椎间盘是人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组织,营养成分需从椎间盘周边的毛细血管经过细胞外基质到达位于髓核中心的细胞,而代谢废物通过逆向通路移出组织。本文将综述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及调节营养供应的因素,并探讨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同退变、修复的关系。

     1 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及特点

    椎间盘的营养主要依靠软骨终板通路和纤维环外周通路供应。

    11 软骨终板途径

    供应椎间盘的毛细血管床密度在椎间盘中心区最高,向外周递减,到骺环处消失,血管床的密度和完整性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减。来自毛细血管的营养成分在到达椎间盘前必须通过一层致密的软骨终板。毛细血管穿入软骨下终板的通道中止于骨软骨结合部的袢,在胎儿和婴儿期,有许多间隔的营养血管穿入,到儿童期血管消失,仅残留相对薄弱的通道,可导致后来schmorl结节以及软骨下终板钙化的发生。Benneker等〔1〕研究发现椎间盘骨性终板内通道的大小、密度同退变密切相关,通道的阻塞可能是细胞营养不足、基质合成下降而导致髓核退变的原因。成人软骨终板成分同其它透明软骨相同,但比膝关节软骨水化程度低,低水化程度和高蛋白多糖浓度限制了溶质的转运,起到溶质选择性通过屏障作用。小分子、不带电溶质(如氧,氨基酸,水)可自由通过终板,部分阴离子不能通过。大分子溶质分子量越大越不易通过,线形分子较球形分子更难通过。

    椎间盘损伤、软骨下终板钙化〔2〕力学改变都会影响血管床结构和软骨下终板的多孔性,进而影响椎间盘营养供应。

    12 纤维环外周途径

    纤维环富含血管,胎儿期血管穿入纤维环,到儿童末期,椎间盘外层1~2 mm纤维环中的血管与小毛细血管分离,继而消失〔3〕。

    2 影响椎间盘营养供应的因素

    研究显示椎间盘退变同其营养供应下降有关,髓核细胞的营养供应受以下因素影响。

    21 血管因素

    Crock等对供应椎体的动静脉系统进行了描述。椎体外部区域,纤维环中部,椎体中心分别由不同动脉供应。供应椎间盘的毛细血管从这些动脉分支最终汇入软骨下静脉网或椎体内骨髓腔静脉。这些毛细血管上有对外来信号反应并调节血流的M受体,振动或吸烟都可以通过影响毛细血管壁的M受体调节血流,减少营养供应。

    供应椎体的血管性疾病,如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同椎间盘退变和腰背部疼痛发生有关。Mauno等证实腹主动脉粥样硬化与椎间盘退变有关〔4〕。发生血栓形成性疾病和纤维蛋白溶解降低性疾病,如镰刀性贫血、Caisson病和Gaucher病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7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