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3552
医药流通企业物流化冲动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0期(总第2345期 2006.08.07)
     笔者近日特地对已成立运转半年的某国内著名药店连锁企业建设的“医药物流中心”进行了寻访。该中心选址沈阳主要的药品集散地(据悉其年销售额有100多亿元)。整个物流中心分4层,地下层为3000平方米的周转库房,地面一层为药品超市(面对消费者和第三终端),二、三层为药品洽谈区(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终端客户)。另外,该中心还规划配置有30000平方米的大型仓储配送中心。

    地面一层为该物流中心的药品超市,据其门店负责人介绍,目前约有12000个品规,日均营业额20万元。这当中既有针对消费者的零售,同时也包含农村诊所、药店社区诊所的批量、采购或团购部分。开业半年来的业绩显示,它不仅是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零售龙头,在全国平价药房系统范围内,其稳定的业绩增长及经营手法也当属上乘。

    但二、三层的交易大厅却与首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原计划招募500家供应商进驻的药品洽谈区,现在却冷冷清清。二层大厅内,只有几十家企业在办公,还有很多有厂家标识物,但却无人“坐摊”。问其原因,是7月1日起,这里一家按1700元/月收费(之前是按1%交易额收取管理费),以至使原本就不多的供应商走了不少。
, http://www.100md.com
    经与在此办公的两家企业负责人交谈得知,主要是在这里的成交额太小,其中一家销售月均不足5万元,另一家只有1万元。如此算来,均收不抵支(前一家因在沈阳地区就配备了近10个终端促销员和渠道协销员,花费较大)。听说也有好的,一个月能卖货几十万元的,如北京同仁堂等。

    进行多元化或模式创新的企业,离本业愈近或愈相关的部分,愈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则不容易获得成功,或者说,投资回收期就可能会超过预期。上面提到的“医药物流中心”,从传统连锁业态经营切换为平价业态所获得的成功,就是例证。而从先前的城区配送转为广阔的农村市场配送,从消费者的零售服务转为供应链体系的打造和跨越,其间的转换成本相对高些,转换期相对长些,也更艰难些,其中,如何分摊和能否分摊建造物流中心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关系到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能否协调好立场和满足各自基本利益需要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化冲动已经带来明显的负效应,如60%的医药物流中心的空转。很多医药物流中心按照现代化的建设标准开工建成后,才发现终端市场容量、数量不足以形成基本的规模要求,体制的抑制、竞争市场不规范等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事实上,这些问题在当初决定兴建物流中心时,应该都是有所考虑和有预案的,但为什么建成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呢?就沈阳的那家物流中心而言,如何把该集散地的小型或个体代批集中起来,把竞争者变成合作者,或者按照安徽华源模式运转,这显然是其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该“医药物流中心”这一创新模式将遭受量能不足以支撑其基本运行的重大考验。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相当部分医药企业物流中心的拟建或在建项目,都应该重新审视或规划好这些瓶颈问题的应对预案。

    经营成功的超市,或真正的卖场式平价药房(经营面积至少在3000平方米、品规10000个以上者),如何在零售业竞争环境恶化、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助推医药分业、消费者自我药疗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稳定当地零售物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都应该是业内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和论题。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90期, 百拇医药(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