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0期
编号:11133592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三)通络方剂抑制炎症、保护内皮、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0期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三)通络方剂抑制炎症、保护内皮、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三)通络方剂抑制炎症、保护内皮、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三)通络方剂抑制炎症、保护内皮、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三)通络方剂抑制炎症、保护内皮、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进展

     (续8月3日第20版)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AS斑块内细胞可合成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组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炎症细胞因子可强有力地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诱导肝细胞产生大量C-反应蛋白(CRP),直接参与AS的病理过程,这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形成机制之一,也成为药物治疗的又一靶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杨新春、孔强等,通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及通心络干预后,心肌炎症反应及TNF-α表达情况的对照研究证明——

    通心络可降低TNF-α表达、减轻心梗后炎症反应

    杨新春教授等应用结扎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通心络干预组[2.0 g/(kg.d)]。他们应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术后1、2、4周大鼠梗塞区与非梗塞区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并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通心络对炎症细胞浸润及TNF-α表达的影响。
, 百拇医药
    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后1、2周时,心肌梗死组和通心络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炎症细胞浸润明显,TNF-α表达增加。至心梗后4周,炎症反应消退,但TNF-α表达持续增加。通心络干预后炎症细胞浸润减轻,TNF-α表达下调。

    研究结论:通心络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炎症反应,其机制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TNF-α表达,而发挥其抗炎作用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毕轶、高海青等,为探讨通心络延缓AS斑块形成的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检测通心络干预前后AS兔血清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反映其对VEC分泌功能的保护作用,并证实——

    通心络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延缓AS斑块形成

    血管内皮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通透屏障,是体内庞大的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是AS和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始动环节和标志。陈灏珠院士指出,众多的CHD 危险因素往往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而起致病作用的。同时,冠脉再通后心肌无灌流和慢灌流而使心肌不能恢复再灌注的现象提示,保持心肌微血管的完整性是保证心肌再灌注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因此,内皮功能及其障碍与CHD的关系成为近年心血管病研究的热点和成果显著的领域之一。但迄今研究者尚未见保护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特效西药。人们开始把视线转向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由此,络病理论及其代表方剂——通心络胶囊正逐步聚焦着人们的视线。
, 百拇医药
    毕轶等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饲喂标准饲料)、高胆固醇组(标准+1 %胆固醇饲料)、通心络干预组[标准+1 %胆固醇+1 g/(kg.d)通心络饲料];于实验开始前1天和开始后第4、8、12周末取其空腹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处死兔,取主动脉行大体和镜下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染色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12周时胆固醇组、通心络组血清TC、LDL-C、NO、sV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TG、HDL-C三组间无显著差异;与高胆固醇组比较,12周时通心络组血清NO显著升高(P<0.001),sVCAM-1显著降低(P<0.001),其他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差异。病理分析显示,与胆固醇组比较,通心络组兔主动脉壁厚度明显降低,泡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VCAM-1阳性染色明显减少。
, 百拇医药
    研究结论:通心络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改善其分泌功能,延缓AS斑块的形成。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钱孝贤、刘勇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研究,试图通过通心络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EC功能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探讨通心络治疗心绞痛的机制。其研究结果证明——

    通心络可降低氧自由基、改善AEC功能、缓解心绞痛发作

    动脉血管内皮细胞(AEC)功能障碍是指,内皮的收缩与舒张因子之间,抗凝血与促凝血因子之间,或生长促进与生长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多种致病因素和病理状态可以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D)。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受损,使血管内皮相关性血管扩张效应减弱,这在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心肌缺血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有研究证明通心络干预可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钱孝贤等的研究纳入8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两组。消心痛组(41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 q.d.和消心痛10 mg tid;通心络组(43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 tid ,疗程8周。他们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变化,并与3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
, 百拇医药
    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与消心痛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4 %和73.17 %,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通心络与消心痛两组患者血中NO水平[(42.1±14.5) μmol/L 比 (41.4±12.3) μmol/L]和SOD活性[(44.9±15.5) U/L 比 (42.7±13.8) U/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NO 为(70.8±7.7) μmol/L;SOD为(73.2±10.1) U/L];而ET-1水平[(49.3±8.1) pg/ml 比(47.5±7.8) pg/ml]和MDA水平[(5.5±0.7) nmol/L 比 (5.6±0.9) nmol/L]显著高于健康者[ET-1为(39.2±4.5) pg/ml;MDA为(3.6±0.5) pg/ml,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NO水平[(59.1±14.5) μmol/L]和SOD活性[(61.4±14.2) U/L]显著升高,而ET-1水平[(43.6±10.0)pg/ml]和MDA[(4.7±0.8)nmol/L]水平显著下降。消心痛组患者在治疗后,除NO水平升高外[(52.3±10.2)μmol/L,P<0.05],SOD活性[(45.4±9.3)U/L]、ET-1[(45.4±9.3)pg/ml]和MDA[(5.4±0.7) nmol/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 百拇医药
    该研究说明,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退,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增加。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NO和SOD水平明显升高,而MDA明显下降。虽然消心痛组NO和SOD水平也有一定升高,MDA下降,但幅度明显小于通心络组。研究证明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研究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水平,保护SOD,抑制ET-1和MDA产生有关。

    结 语

    以上研究综合显示,要有效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病,不仅要改善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性,更要消除血管自身病变这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络病理论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及参松养心胶囊的多靶点作用,正是表现在调脂抗凝、改善VEC功能、稳定易损斑块、解痉溶栓、抗AS等方面。通络方剂通过多靶点作用达到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