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监督管理 > 药品广告 > 药品广告
编号:11133402
问题广告照样播 “禁播令”难遏疯狂?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1日 市场报
问题广告照样播 “禁播令”难遏疯狂?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总局日前联合发文,要求自8月1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广告。而就在当日,仍有12家电视台在“顶风作案”,广电总局随即又对这些电视台予以警告并责令整改。“禁播令”与“警告令”接踵而至,是否真能令行禁止?违规电视台真能有所收敛?对此,记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监测和调查。

    平常时间推后

    周末“顶风作案”

    从8月2日起,记者开始每隔一小时就搜索一遍各地方卫视台,发现各类禁播广告仍在堂而皇之地播出。在凌晨0点至2点、中午1点至下午6点等几个时段,陕西、天津、广州、内蒙古、河南、江西、江苏等卫视台均在不同时段播放着电视购物广告。

    记者在搜索中发现,相比8月1日前,许多电视台或许是为了避开有关部门的检查,都把播出时间推迟了1到2个小时(特别在夜间)。陕西台播出的“瘦儿”运动鞋广告,由凌晨12点25分推迟到了凌晨1点20分播出;河南台的“GAO增高鞋”也由平常的时间改为凌晨的1点20分播出;天津、内蒙古台的医疗广告也分别顺延了时间……
, http://www.100md.com
    更有甚者,许多电视台竟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周末下午的黄金时段。8月5日(周六)下午2点整,广州台出现了人们非常熟悉的“长腿美女就是你了”、“一双不可思议的鞋、一双边走边瘦的鞋”等广告语——“瘦儿”运动鞋的街头采访广告印入眼帘;同天下午5点40分与8月6日(周日)下午4点50分,江西台与江苏台的画面中又出现了曾经被上海市工商局因“不科学地保证”而发出禁播令的姗拉娜纤体收腹广告……

    为此,记者拨通了“瘦儿”运动鞋的订购热线,据订购热线人员介绍,现在很多人都在穿他们的产品,一天能卖一两万双。对于其违规播出广告的事实,热线人员说:“广告虽有夸大的成分,但既然效果好,也无所谓了。”在与热线人员聊天时,记者听到对方电话室中的来电此起彼伏,甚是忙碌,看来“禁播令”并没有影响其正常的经营。

    根据广电总局下发的通知,如果一个播出机构60天内收到3张整改通知单,将被依法暂停其广告发布权。按照记者这一个星期的监测结果来看,有的电视台已应该收到不只一张“警告令”了。令记者疑虑的是,此次的禁播风暴会不会也像以前一样轻描淡写地轻轻吹过?
, 百拇医药
    转移阵地仍忽悠

    网络成为新“灾区”

    以过分夸大使用效果为特征的减肥、丰胸产品广告,一直以来就是电视购物节目的“主力军”,也受到了观众和消费者的普遍诟病,但在8月1日“禁播令后”,这类产品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他们找到了新的宣传阵地——网络。

    记者在淘宝、易趣和其他一些网络商城看到,这些网站都设置了减肥瘦身产品或美容产品专区,像甩脂机这样的电视直销产品在网络上应有尽有,而且仍在用其夸张的“广告语”忽悠着消费者。

    淘宝网在一条为“姗拉娜纤体收腹组合,7天还您一抹细腰!”的广告中称:“使用当时,腰腹部肌肤有明显的热辣感脂肪开始燃烧。”并表示:“每一次使用5分钟收腹组合,就可让腹部的脂肪细胞做足60分钟的有氧体操,效果持续显著。”在最后更是表示:“第七天,早晚使用腰围骤减腰腹部肌肤变得水嫩、弹滑速减效果甚为惊叹!”
, 百拇医药
    易趣网的购物指南中在介绍甩脂机的信息中是这样宣传的:“效果明显,坚持使用产品一个月,可以减去体重5—10公斤,减腰围2公分左右。”就连早已被曝光而下架的“波丽宝”、“足下吸脂贴”等产品在网上的销售也泛滥成灾。一位网络销售商表示,一旦电视购物的渠道被关闭,网络将成为他们另一个主要战场,而且广告成本会低于电视购物。

    电视购物节目中播出的“贝芙美”牌甩脂机价格约1600元,而北京电视购物网给出的价格为830元;“玫瑰星”迷你甩脂机电视购物节目中打出1300元左右的价格,网上的价格仅620元……记者大概算了一下,网上购物的价格一般是电视购物价格的1/2。

    看来,虽然瘦身、丰胸产品基本上失去了电视购物这个推销自己的舞台,但是它们已经利用宣传攻势强劲的电视购物节目在消费者面前混了个脸熟,加上网络上如火如荼的促销手段,各厂商又将构筑新的销售渠道。

    编后:问题广告跨过“禁播令”依旧热播不歇,让人不能不问个为什么。丰厚的经济利益是其背后强大的推动力。一项市场调查显示,去年我国减肥产品的销售额高达600亿元,平均毛利47%。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不高,大量的投入花在广告和电视购物节目上。这意味着,这个不太健康的产业快速发展,一些电视、广播等媒体是重要获利者。如果有的媒体在经济运转层面对5类电视购物节目产生了依赖,一个禁令就让他们止步的想法的确太天真了。但如果这些电视台知道违反禁令后得不偿失,决不会这么干。很可能他们经过风险评估后觉得:有风险,但是“禁播令”最终会不了了之。为什么这么想?是不是觉得广电总局不会胳膊肘向外拐,对电视台这些“自己的孩子”下狠手?是不是觉得即使总局下狠手,还有地方政府、地方主管部门、电视台领导等一道道关,到最后,禁令就成了强弩之末?但愿这回的“禁播令”不会是又一阵拂面清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