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44876
实施药材时效标准迫在眉睫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85期
     商品均有一个有效期,若超过其生产时效,要么费弃,要么销毁。尤其是人们用于治病防病的药品更为重要。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法制相当健全的今天,中药材作为治病防病的特殊商品,还没有一个明显的应用时效,以至于成为中医中药发展的瓶颈。事实上,当超过一定时效的中药材流通到终端消费市场,轻则因降低药用价值使患者病情延误;重则因超过时效感染上霉菌、毒素而成为健康杀手。目前,在各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及医院诊所的角落里均有相当部分存放时间较长的中药材,特别是各大中药材市场的角落里,霉烂、变质、超过时效的中药材比比皆是。这类中药材似一股暗流,腐蚀着市场,使中药的疗效大打折扣。因此,强制制定中药材时效标准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药材市场上霉烂、变质、虫蛀药材比比皆是

    中药材交易市场是国内特殊的贸易市场。全国现有十七家,且基本分布在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其销售形式是以市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存货方式多为零星存放,一般没有相配套的仓储条件,像全草类的中药材体积庞大,根茎类特别是挥发性、含糖性的中药材,在三夏霉雨季节则更不易存放。笔者走访了亳州中药材市场数十家经营全草类药材的大户,仅2户使用民房存放,占20%;其它几户则是搭棚存放,占50%;再者就是露天存放,上面用防雨布盖上。这样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霉变率将达到20%~30%。像板蓝根、桔梗、牛膝、黄芪、防风、黄芩等一些含糖量高的根茎类药材更难以存放。原因一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没有相配套的仓储条件,容易走油,虫蚀;二是容易变质,发霉。笔者曾在去年夏季收购黄芪2吨,每吨价格6000元,因在普通民房存放,质量降低,到今年春季仅能卖价1000元/吨,可谓损失惨重。更有甚者,药市某老板在“非典”期间存放了近20吨防风(当时价80000元/吨),到今年出售仅卖500元/吨。这些中药材姑且不论价格如何,其质量问题足以让人担忧。
, http://www.100md.com
    二、劣质、超过时效药材在市场上公开出售,无人过问

    在亳州中药材市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买不到的中药材在这里能买到,卖不掉的中药材在这里能卖掉”。那什么是卖不掉的中药材?应该指霉的、烂的、变质的、虫蚀的毫无药用价值的药材。但这些没用的“垃圾药”在药市也能卖掉。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专营劣质、报废中药材的商贩,他们从不同渠道以极低的价格买回后再稍作加工、包装、分类,卖到市场上各个环节。这种加工后的药在市场上有个专业称谓叫“料子”,然后再按一定比例掺入所售药材之中,公开出售,经营者从中谋取暴利。在亳州市场上存放三五年的药材是很正常的,就是存放十年、八年的药材也有相当数量。究其原因,一是质量差难出售,二是价格低不愿出售。而药材涨价是有周期的,在亳州亳白芍产区,有大户存上100~200吨,三五年不出售非常正常。相应的还有浙江人囤积白术、贝母,安国人囤积甘草、白芷等等,不论年限囤货居奇,待价而沽。在这样低劣的条件下存放这么多年的中药材,它的药效还能剩多少?可惜的是我们目前既没有相应的药材存放标准又没有相关法规作为依据。中药材时效立法已迫在眉睫。
, 百拇医药
    三、制定标准和立法已成当务之急

    尽管国家已制定相关政策,如种植的GAP规范,生产的GMP规范,销售的GSP规范。这些规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药材质量,而中药材在市场的各个环节中却难以规范。一是销售渠道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短时间内现状难以彻底改变;二是每个市场均是地方经济支柱,是富农强市的基础,各个地方关系盘根错节,以至于出现多人领导却无人管理的现象,造成监管不力;三是大部分销售人员是农民队伍,既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职业道德又参差不齐。一些见利忘义之徒,以赢利为目的制假造假贩假,已成为药市的害群之马。对此,职能部门应制定相应法律政策来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以便有法可依;在市场监管上狠下功夫,坚决打击出售伪药、劣药的行为。全国市场联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以达到共同防范,杜绝市场销售假冒伪劣。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国家可在每个市场上建立中药材专业储备库,利用国有资金收购一些较难存放且不易管理的药材,以促进净化市场,使劣药、过期药无立足之地。, http://www.100md.com(邢颖 亳州地产中药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