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146061
从五脏功能系统相关性谈心肾相交
关键词:心肾相交;藏象学说;五脏功能系统,,心肾相交;藏象学说;五脏功能系统,1从阴阳与五行学说分析五脏功能系统生理功能相关性,2从阴阳五行学说分析五脏功能系统病理变化相

     【摘要】 中医藏象学说中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功能系统存在着纵和横两个方面的联系。通过从阴阳与五行学说入手对五脏功能系统各系统内部及相互间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相关性的分析,认为系统间横向联系遵循五行学说生克制化规律,表现为系统间阴与阳的变化,进而对广义与狭义“心肾相交”进行具体分析,认识到心肾相交理论反映了心肾二功能系统间横向联系,符合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

    【关键词】 心肾相交;藏象学说;五脏功能系统

    心肾相交理论从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论述了心与肾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中医藏象学说中逻辑性最强、最富哲理的理论。然而当代不少学者对心肾相交理论提出异议,其中李成文认为心肾相交理论错用五行理论,混淆阴阳属性,并与心火、心阳、肾水、肾阳生理概念相矛盾,难以指导临床[1]。笔者认为争议的关键在于心阳与肾阴能否相互作用及如何作用,心肾相交理论是建立在中医藏象学说基础上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按五脏分系统,以五脏统功能,五个功能系统存在着纵和横两个方面的联系,横的方面联系表现为系统间生理功能上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往往是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在藏象学说中的体现,心肾相交理论反映了心与肾二功能系统的横向联系,因此心肾相交理论可纳入五脏功能系统之中进行分析。在此不妨也从阴阳与五行理论分析入手探讨如下。

     1 从阴阳与五行学说分析五脏功能系统生理功能相关性

    中医学中阴阳概念不同于现代哲学中矛盾概念,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阴与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即是将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9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