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
编号:11205671
看病,更要看人 ——临床用药考虑体质更有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7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8.17
     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邵健民

    近来气候多变,湿、热、燥使人体不堪重负,上呼吸道疾病发病居高不下,多表现为咽痛、咽干、发热、咳嗽等。有的患者注射抗生素几天,烧也不退,但配合中药很快恢复。这是为什么呢?

    近日临床遇到一则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工作劳累加气候因素,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诊断为扁桃体炎。注射抗菌素5天,症状好转,不几天又复发,如此反复了4次,病程拖延至一个月,咽部始终感觉不舒服。近两天,患者左侧咽痛加重、口水多、吞咽不利,同时伴有左耳痛、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已发展成为扁桃体周围炎。这说明病人由于反复感染,抵抗力降低,用抗菌素收到消炎退烧的效果,但不消肿、不修复,极易反复发作,而导致扁桃体周围炎,殃及周围淋巴结。此时用中草药内服配合雾化吸入,吹西牛散,从而扶正祛邪。患者用药2天即肿消,咽不痛,饮食如常,未再复发。

    反复发作的疾病,中西结合用药几天就好,治疗的思维方式是关键:是只见病,不见人;还是又见病,又见人。由此决定治疗方式和治疗侧重点,最终决定疗效。就本例而言,初始发热、血象高,以细菌感染为主,用抗菌素是正确的。在反复发病后,除考虑抗菌素选用、剂量及疗程是否得当外,首先要想到病人的体质状态,要重视人体在发病、修复中的主导作用,即以人为本,以病为标。即使选用得当、足量、足疗程的抗菌素,如果没有人体的协助,其输送、吸收、起效都是枉然。

    对此,中医从体质出发,根据人体在发病中的状态,加以调理,辨证用药,以恢复人的自然状态为最终治疗目的。如本例病人,在早期以清热解毒、抗菌药为主;反复几次后,人体正气已虚,即人体代谢、修复功能降低,无力修复,此时就需用补药扶正以抗邪外出。邪去正安,病人即恢复,这就充分证明了人体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因此,在治疗中,不仅看病更要看人,不仅要知道什么病,更要知道是什么人得病,由此使治病更客观化、个性化、全面化,从而使治疗过程更安全、快捷、高效、省钱,也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方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