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饮食与养生之道
清代康熙皇帝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封建统治者,他一生中,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生物、美术、音乐、医学、养生学等均有研究,且有一定的造诣。
对于饮食与养生之道二者的关系,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曾经说过:“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他不但这样主张,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因此,他认为主要不是靠医药,靠服什么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是靠饮食起居有序、有节、有度,来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并使之延年益寿。这也是他“养生之道”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对此,康熙帝还有一系列的主张和论述。
其一,康熙认为:“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这就是说,人们理当养成良好、合理而科学的饮食卫生习尚,决不要贪食和多食。所谓“择其宜于身者”,是指对身体有营养补益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指某些个人嗜好的食物。所以他特别告诫人们对“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因为,多则生变,轻则腹胀肚痛,重则诱发病变。康熙帝还指出:“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当永戒。”因为“人自有生以来,肠胃自各有分别处也”。实践表明,生活中确实存在有“各人所不宜之物”。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肠胃吸收功能强弱不一。例如,有人对虾、蟹过敏,有人对香椿、香菜(芫荽)过敏;有人胃热能吃冷食,有人胃寒不宜吃冷食,等等。这些均需自己时刻记住,加以控制,有的甚至要平日严加防戒。
, http://www.100md.com
其二,康熙主张高龄人饮食宜淡薄,不宜厚味。他每次外出巡视,沿途官吏和地方豪绅总要向他贡献本地所产菜蔬,他很喜欢吃。而且,他认为:“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康熙提出的老年人饮食以淡薄为主的主张,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考察是十分科学的。因为蔬食对预防和控制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是大有好处的。当然,农民中那些“至老犹健者”,并非完全靠饮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劳动。他们岁岁劳作,终岁勤劳,加之日光、新鲜空气、活鲜的食物等,才养成了强健的身骨和体魄。然而,康熙虽身居高位,仍能看出普通农民的健身之术、养生之道,并加以科学的总结与提高,这不能不使人佩服他的精明过人之处。
其三,康熙提出,凡果实最好在成熟时吃,而不要在未成熟时过早地摘吃。他说:“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成熟之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如我为大君,下人各欲尽其微诚,故争进所得初出鲜果及菜蔬等类。朕只略尝而已,未尝食一次也。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实践表明,果实未成熟时,食之不仅酸涩难咽,有伤舌齿和肠胃;而且果实中诸多营养成分亦不易为肠胃吸收,故反伤脾胃和身体。可见,康熙帝的这段告诫是颇为符合饮食卫生和养生之道的。
, http://www.100md.com
其四,康熙还主张平日每餐饭后,应造成一个有着愉快谐美气氛的环境。他说:“朕用膳后必谈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则饮食易消,于身大有益也。”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他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人在饭前饭后,若能保持欢悦情绪,将大大刺激和有助于胃液的分泌,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与更好的吸收。反之,若处于抑郁、苦闷状态,则胃液分泌过少,不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甚至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噎食、厌食等病变。
其五,康熙力主注意饮水的卫生。他说:“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他曾将各地的水加以区别和比较,其方法是“称(秤)其轻重”。他认为“水最佳者,其分量甚重”。如果遇不到好的水,就把水加热煮沸,取其蒸馏水“烹茶饮之”。他的这个经验是从西藏活佛泽不尊旦巴胡突克图那里得来的。他还提到了山区饮用河水的注意事项,指出:“平时不妨。但夏日山水初发,深当戒慎。此时饮之易生疾病。必须大雨一二次后,山中诸物尽被涤荡,然后洁清可饮。”这恐怕也是从山区乡民那里得来的感性经验之谈。因为山洪暴发时,把腐烂的动物尸骸、粪便、枯枝败叶,以及浮在地表的有害矿物质统统冲刷下来,流入河中,这时的河水当然是不干净的。经过几次冲刷之后,再流下来的水就比较干净了。也只有到这时,才能供人饮用,并可能避免生病,从而有利于健康。, http://www.100md.com(玉笛)
对于饮食与养生之道二者的关系,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曾经说过:“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他不但这样主张,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因此,他认为主要不是靠医药,靠服什么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是靠饮食起居有序、有节、有度,来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并使之延年益寿。这也是他“养生之道”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对此,康熙帝还有一系列的主张和论述。
其一,康熙认为:“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这就是说,人们理当养成良好、合理而科学的饮食卫生习尚,决不要贪食和多食。所谓“择其宜于身者”,是指对身体有营养补益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指某些个人嗜好的食物。所以他特别告诫人们对“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因为,多则生变,轻则腹胀肚痛,重则诱发病变。康熙帝还指出:“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当永戒。”因为“人自有生以来,肠胃自各有分别处也”。实践表明,生活中确实存在有“各人所不宜之物”。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肠胃吸收功能强弱不一。例如,有人对虾、蟹过敏,有人对香椿、香菜(芫荽)过敏;有人胃热能吃冷食,有人胃寒不宜吃冷食,等等。这些均需自己时刻记住,加以控制,有的甚至要平日严加防戒。
, http://www.100md.com
其二,康熙主张高龄人饮食宜淡薄,不宜厚味。他每次外出巡视,沿途官吏和地方豪绅总要向他贡献本地所产菜蔬,他很喜欢吃。而且,他认为:“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康熙提出的老年人饮食以淡薄为主的主张,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考察是十分科学的。因为蔬食对预防和控制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是大有好处的。当然,农民中那些“至老犹健者”,并非完全靠饮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劳动。他们岁岁劳作,终岁勤劳,加之日光、新鲜空气、活鲜的食物等,才养成了强健的身骨和体魄。然而,康熙虽身居高位,仍能看出普通农民的健身之术、养生之道,并加以科学的总结与提高,这不能不使人佩服他的精明过人之处。
其三,康熙提出,凡果实最好在成熟时吃,而不要在未成熟时过早地摘吃。他说:“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成熟之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如我为大君,下人各欲尽其微诚,故争进所得初出鲜果及菜蔬等类。朕只略尝而已,未尝食一次也。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实践表明,果实未成熟时,食之不仅酸涩难咽,有伤舌齿和肠胃;而且果实中诸多营养成分亦不易为肠胃吸收,故反伤脾胃和身体。可见,康熙帝的这段告诫是颇为符合饮食卫生和养生之道的。
, http://www.100md.com
其四,康熙还主张平日每餐饭后,应造成一个有着愉快谐美气氛的环境。他说:“朕用膳后必谈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则饮食易消,于身大有益也。”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他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人在饭前饭后,若能保持欢悦情绪,将大大刺激和有助于胃液的分泌,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与更好的吸收。反之,若处于抑郁、苦闷状态,则胃液分泌过少,不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甚至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噎食、厌食等病变。
其五,康熙力主注意饮水的卫生。他说:“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他曾将各地的水加以区别和比较,其方法是“称(秤)其轻重”。他认为“水最佳者,其分量甚重”。如果遇不到好的水,就把水加热煮沸,取其蒸馏水“烹茶饮之”。他的这个经验是从西藏活佛泽不尊旦巴胡突克图那里得来的。他还提到了山区饮用河水的注意事项,指出:“平时不妨。但夏日山水初发,深当戒慎。此时饮之易生疾病。必须大雨一二次后,山中诸物尽被涤荡,然后洁清可饮。”这恐怕也是从山区乡民那里得来的感性经验之谈。因为山洪暴发时,把腐烂的动物尸骸、粪便、枯枝败叶,以及浮在地表的有害矿物质统统冲刷下来,流入河中,这时的河水当然是不干净的。经过几次冲刷之后,再流下来的水就比较干净了。也只有到这时,才能供人饮用,并可能避免生病,从而有利于健康。, http://www.100md.com(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