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078
新产品 新市场 新需求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5期(总第2350期 2006.08.18)
     ——武汉远大制药在传承中创新

    “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是武汉远大制药的核心价值观。在经过60多年风雨的历史沉淀后,武汉远大制药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在传统继承中不断创新,既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又根据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循环往复地推进自身发展,使企业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芳香。

    敢为人先 创新品种

    “制药疗伤,不怕封锁,是战胜敌人的条件之一。”这是毛主席为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武汉远大制药的亲笔题词。前身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的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1939年创建于太行山革命根据地。60多年来,武汉远大制药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以行动书写历史,创造了诸多“之最”:

    早在1943年,武汉远大制药就已经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例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开创了中药西制的先河;上世纪50年代,武汉远大制药自主研制的胰岛素首先在我国成功投产;1960年,其独家生产的二硫基丙醇成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的“救命药”;1966年,武汉远大制药于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并投产甲硝羟乙唑;1976年,武汉远大制药独家研制的白内停滴眼液问世,成为其持续至今的独特拳头产品;上世纪80年代末,武汉远大制药研制的第三代喹诺酮药物依诺沙星,成为我国实行新的新药审批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抗生素二类新药;1994年,武汉远大制药科研部门成功解决了依诺沙星的溶解问题,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依诺沙星滴眼液和注射液,以“诺佳”品牌推广上市;2004年,武汉远大制药成功研制的国际最先进的血小板GP/IIb/IIIα受体拮抗剂、二类新药欣维宁(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填补了国家心血管药品抗血板注射液领域的空白,成为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保驾药品。
, 百拇医药
    目前,武汉远大制药除拥有依诺沙星、硫普罗宁、安络血、安乃近、甲硝唑等主要原料药,还形成了以白内停眼科品种为主导,由诺佳系列品牌及诺通、诺宁等组成的新特产品群。国家实行新的新药审批制度以来,武汉远大制药研制成功并获批准生产的品种有二类新药3个、四类新药11个,如今的武汉远大制药,将“敢为人先”的传统文化与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推进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企业具有一支专业化的科研队伍,科技开发走向市场化、产业化,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新产品开发,增强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后劲大为增强。

    武汉远大制药董事长向记者表示,作为国家战备储备急救用药和麻醉品生产定点企业,公司坚持“质量第一,诚信至上”的企业宗旨,紧跟世界最新药典标准,严格按GMP要求组织生产。他认为,改制后的武汉远大制药较好地将原有企业文化与远大集团的资本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拥有了一支实力雄厚、互补性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也形成了医药原料、中间体、医药制剂等三大主营产品的稳固结构。
, 百拇医药
    红色药企 拓展新市场

    经济的增长无捷径可走,既不会每天都有惊喜,也不能企望一夜间有奇迹发生。只有“通过企业自身每天针对市场变化进行积极反应和自身调整,从量变到质变实现突破性成长”。鉴于此,武汉远大制药在经营管理上实施产品线运作,对全国的销售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做强抗菌药、心血管、肝病、眼科用药等四类制剂品种,对经营难点实行项目组运作制,同时强化出口贸易,在一些领域获得突破。

    据悉,在2000年改制至今的6年间,武汉远大制药从2000年的净利润197.76万元、2001年的492.76万元、2002年的128.09万元,到企业重组的当年净利润1623.8万元,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年净利润连续3年坚挺在1000万元以上。其自行研制生产的盐酸肾上腺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和盐酸赛洛唑啉等原料药和中间体远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武汉远大制药的年生产能力为:原料药4000多吨、固体制剂40多亿片、液体制剂2亿支,年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出口创汇达1500万美元。
, 百拇医药
    在连续3年实现利润稳定增长后,2006年,武汉远大制药开展了一场“重走太行路,再上新台阶”的主题活动,让企业上至高级管理层,下至生产、质检等各部门的优秀员工代表都参与进来,体验“艰苦奋斗、团结拼搏、质量第一、勇于创新”的太行精神,以及企业深厚而特有的文化之根。对外再现“做百年药业,还原于社会”的企业愿景,铸就高度负责的社会公众形象;对内增添了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公司总经理周建忠向记者介绍:“如此规模的太行之行,是武汉远大制药历史上的一次红色之行、艰苦之行、感悟之行。”

    公司高层认为,重走太行路即是希望武汉远大制药的员工沿着先辈的足迹,追寻企业文化的根,体验艰苦卓绝的创业史,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发扬光大。当代的武汉远大制药人显然并没有让先辈失望。截至今年6月末,企业《2006年度工作计划》中的“年净利润达170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达37438万元、经营性净现金流1500万元”的计划已经实现过半。总经理周建忠认为,这足以证明武汉远大制药“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管理、重塑品牌”的经营思路是正确的。而伴随武汉远大制药67年发展历程的深厚而特有的优秀传统,亦堪称武汉远大制药员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他表示,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特有而不可复制的”。
, 百拇医药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武汉远大制药坚守着这样的自信:整治商业贿赂、规范药品市场的新形势,对于武汉远大制药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市场越规范,越有利于规范企业的正常经营,在公平竞争中,一心一意地比拼产品、服务和文化,赢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记者随访结束后的第二天,当地省市药监局就来到武汉远大制药,重点对其辅料丙二醇原始记录、检验报告、质量标准、标准图谱进行全面检查。结果表明,企业各项基础工作均符合国家标准,认为武汉远大制药任何时候都经得起检验,不愧为对社会负责的“红色药企”。

    勇担道义 满足新需求

    “做百年药业,还原于社会”,是武汉远大制药的发展愿景。60多年来,武汉远大制药生产了许多“救命药”、“急需药”,用道义和使命铸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在赢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药品生产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公众责任,不断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2002年10月,武汉远大制药与中国远大集团正式牵手,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等硬件建设;并通过整合资金、技术、人才、机制、文化等多方面优势,推动公司深层次变革,快速向现代企业转变,提升自身竞争力。
, http://www.100md.com
    战略重组之后,公司高层对推行“民营机制”解释为:一是资产关切度高;二是“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三是没有无责任的管理;四是决策迅速、执行力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老国企的通病:4位员工上班时间偷着打牌,这在以前,教育教育或是罚点款就过去了,这次却解除了合同。大家心里都警醒了,全新的机制配备只有奖罚分明,才能完成军令状,武汉远大制药必须如此!员工明显感觉到企业改制所带来的益处,工作态度也明显转变,如从“这个工作应该有人做,为什么要我做?”转移到“这个工作应该有人做,为什么我不去做?”

    重组后的武汉远大制药面临这样一个难题,目前的制药企业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个车间并不需要以前所承载的员工数量。但企业高管有一种令很多企业领导者都无法理解的决定:不轻易让一个员工下岗。“现在这些工人的年龄都已经不小,如果现在让他下岗,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对此,记者也曾提出疑问,面对唾手可得的经济效益,为何不能下狠心,利用这一机会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 百拇医药
    “一个企业更应该拥有一种责任,说回报社会并不是单纯对外开展公益活动,顾及内部员工的生存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但这种责任往往会被企业管理效益的需求所掩盖。”据悉,由于历史原因,武汉远大制药至今还有800多位内退员工需要照顾,加上又不能大刀阔斧地通过提升管理效益来转移经营成本。因此,这几年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像其他药企那样做到近乎“疯狂”的增长。

    几年来,武汉远大制药按经济学的要求,沿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完善母子公司的运行体系,即在财务、销售由集团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依专业化管理、责权利紧密结合的原则,将资产、人员、退养工资、安全管理等划归所属的5个子公司,让“目标就是生命”的理念深入其中,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实行季度考核,能者上、平者下成为非常平常而自然的事,从根本上变“千斤重担一人挑”为“千斤重担众人挑。”这样一挑,挑出了一个母子公司荣辱与共、同生多赢的局面。

    传统的太行精神与远大文化的融合,孕育出“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的发展理念,激励员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去满足和创造需求,回馈民众,还原社会。8年前,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袭击武汉,武汉远大制药当时也蒙受了800万元的直接损失,企业在生产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生产治病防疫的急需药品,调用卡车送给灾区;为了推动武汉社区医疗的发展,前年武汉远大制药率先将价值5万多元的药品捐赠给武汉市惠民医院,用于武昌首义社区低保患者的基本医疗;这次重走太行路,记者又亲历了武汉远大制药向老区人民捐赠大量药品和生活、文化用品的动人场景。

    公司董事长肯定地表示,远大资本进入武汉远大制药后,并没有摒弃企业60多年的传统精神,而是更加注重发展传统理念,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股东的需求、企业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员工的需求,这才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切身感受到,目前武汉远大制药正以“高于同行平均增长水平”的速度自励,努力实现“做百年药业,还原于社会”的发展愿景!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95期, 百拇医药(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