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乙脑流行
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疫苗注射及牲畜管理
据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7月全国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发病2314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了43.73%。近期,山西运城市乙脑病例受到全国关注。今年6、7月间,运城地区酷热,暴雨反复交替,致使蚊虫孳生,是今年病发率高的自然原因。近几年乙脑发病率低,当地群众免疫接种意识下降,体内抗体较少,也是今年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成年人未纳入今年的免疫范围,成为本次流行的主要感染者。虽然目前运城市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姜素椿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因为7、8、9月份是乙脑发病的高峰期,不可掉以轻心。
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按国家规定,重点是儿童以及新由非疫区到疫区的人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乙脑预防工作者和未接种的老年人也应注射。
凡是有发热、急性及严重慢性疾病、体质衰弱者,对药物或食物有过敏史,癫痫患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均不可注射乙脑疫苗,孕妇不宜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中枢神经有损伤、嗜酒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要小心不良反应。一般在流行前1~2个月进行。
, 百拇医药
地鼠肾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注射2次,间隔7~10天,其后2、3、7、13岁时分别加强注射1次。年龄6~12个月每次0.25毫升,1~6岁每次0.5毫升,7~15岁每次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一般不超过两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乙脑是我国夏秋季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年发病人数2.5万,病死率5%~15%,老年患者病死率甚至可高达50%~70%,病残率在30%左右。随着近年来广泛的疫苗接种以及防治措施的进步,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
乙脑怎样传染
姜教授说,乙脑病毒感染通常在动物间传播和流行,自然界约有60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一次自然流行过后,猪的感染率达100%,马、驴为94%,牛92%,狗66%以及鸭、鹅、各种鸟类均可感染。往往人间流行前2~4周,先在动物间流行,大量蚊虫受感染而威胁人群。猪是乙脑最主要传染源,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也是本病长期储存宿主之一。
, 百拇医药
我国约有26种蚊虫可传播乙脑,但主要蚊种是三带喙库蚊、其次是淡色库蚊和东方伊蚊等。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儿童尤其易患乙脑,还有从非疫区新进入疫区的人易得。因为儿童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消失后,如不及时接种疫苗就无抵抗力,蚊子叮咬时把病毒带入体内而引起发病。从没有这种病毒及蚊子地区的人进入疫区后,一点抵抗力也没有,带毒的蚊子一咬,极易发生乙脑。而久住当地的人不时被带毒的蚊子叮咬,相当于接种了少量“乙脑疫苗”,蚊子给打了“预防针”,叫隐性感染,就有了抵抗力,不容易得乙脑。有的老人免疫力低也可得乙脑,并且得了病情较重,具有一定危险。
发病三阶段
乙脑发病通常经历三个阶段:
初热期。指发病至高峰阶段(第1~3天),多以急性起病,1~2天内体温高达39摄氏度,常伴头痛、恶心、呕吐,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睡。儿童此期可有腹痛腹泻或上呼吸道症状。极重型病人起病时即出现高热、频繁抽搐、深度昏迷而进入极期。
, 百拇医药
极期。指体温达高峰持续不退阶段(第4~10天),发热在39~40摄氏度以上,且持续1至2周,平均7~10天。剧烈头痛,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严重者呼吸衰竭或休克。老年患者还可出现循环衰竭,严重危及生命。多数病人从第10~12天开始,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指极期过后体温降至或接近正常阶段。部分病人需1~3个月以上。多表现为低热、多汗等,不发生肺炎等并发症,但可留下五官、肢体功能及神经意识功能障碍,到半年不恢复,就成后遗症,有聋、哑、跛,甚至部分肢体瘫痪。
流行特点
严格的季节性。除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散在发生外,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的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发病数的80%~90%。而冬春季节只有偶尔个别病例发生。其原因主要是蚊虫繁殖及活动特性。温度在25摄氏度以上,雨量适宜,始有流行。
, 百拇医药 高度的散在性。因隐性感染多,临床发病者少,所以呈散在性分布。
年龄结构变化。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近年来儿童与成人之比几乎为1:1,而且老年人发病数逐年增多,个别地区已占发病总数30%~50%。这可能与儿童普遍预防接种和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抗体水平自然衰竭有关。
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4天。感染乙脑以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一般呼吸道或呈一过性发热。重者表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意识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等。
怎么治?怎么防?
姜教授指出,乙脑轻型病例容易恢复,重型发展迅速,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把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关,特别要注意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及时脱水及气管切开,保证供氧等措施。因此,对乙脑要特别强调预防为主,做到无病早防,一本万利,但一旦得了,就要及早住院治疗,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
姜教授强调,预防乙脑的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疫苗注射及动物宿主的管理。在农村,尤其做好对猪、马等大牲畜管理,改善猪、马圈等环境卫生和灭蚊工作。争取对猪、马等牲畜进行乙脑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降低动物圈带毒率,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山西运城患者在接受专家治疗。(人民日报记者 鲍丹/摄), 百拇医药(黄显斌)
据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7月全国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发病2314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了43.73%。近期,山西运城市乙脑病例受到全国关注。今年6、7月间,运城地区酷热,暴雨反复交替,致使蚊虫孳生,是今年病发率高的自然原因。近几年乙脑发病率低,当地群众免疫接种意识下降,体内抗体较少,也是今年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成年人未纳入今年的免疫范围,成为本次流行的主要感染者。虽然目前运城市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姜素椿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因为7、8、9月份是乙脑发病的高峰期,不可掉以轻心。
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按国家规定,重点是儿童以及新由非疫区到疫区的人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乙脑预防工作者和未接种的老年人也应注射。
凡是有发热、急性及严重慢性疾病、体质衰弱者,对药物或食物有过敏史,癫痫患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均不可注射乙脑疫苗,孕妇不宜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中枢神经有损伤、嗜酒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要小心不良反应。一般在流行前1~2个月进行。
, 百拇医药
地鼠肾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注射2次,间隔7~10天,其后2、3、7、13岁时分别加强注射1次。年龄6~12个月每次0.25毫升,1~6岁每次0.5毫升,7~15岁每次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一般不超过两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乙脑是我国夏秋季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年发病人数2.5万,病死率5%~15%,老年患者病死率甚至可高达50%~70%,病残率在30%左右。随着近年来广泛的疫苗接种以及防治措施的进步,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
乙脑怎样传染
姜教授说,乙脑病毒感染通常在动物间传播和流行,自然界约有60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一次自然流行过后,猪的感染率达100%,马、驴为94%,牛92%,狗66%以及鸭、鹅、各种鸟类均可感染。往往人间流行前2~4周,先在动物间流行,大量蚊虫受感染而威胁人群。猪是乙脑最主要传染源,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也是本病长期储存宿主之一。
, 百拇医药
我国约有26种蚊虫可传播乙脑,但主要蚊种是三带喙库蚊、其次是淡色库蚊和东方伊蚊等。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儿童尤其易患乙脑,还有从非疫区新进入疫区的人易得。因为儿童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消失后,如不及时接种疫苗就无抵抗力,蚊子叮咬时把病毒带入体内而引起发病。从没有这种病毒及蚊子地区的人进入疫区后,一点抵抗力也没有,带毒的蚊子一咬,极易发生乙脑。而久住当地的人不时被带毒的蚊子叮咬,相当于接种了少量“乙脑疫苗”,蚊子给打了“预防针”,叫隐性感染,就有了抵抗力,不容易得乙脑。有的老人免疫力低也可得乙脑,并且得了病情较重,具有一定危险。
发病三阶段
乙脑发病通常经历三个阶段:
初热期。指发病至高峰阶段(第1~3天),多以急性起病,1~2天内体温高达39摄氏度,常伴头痛、恶心、呕吐,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睡。儿童此期可有腹痛腹泻或上呼吸道症状。极重型病人起病时即出现高热、频繁抽搐、深度昏迷而进入极期。
, 百拇医药
极期。指体温达高峰持续不退阶段(第4~10天),发热在39~40摄氏度以上,且持续1至2周,平均7~10天。剧烈头痛,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严重者呼吸衰竭或休克。老年患者还可出现循环衰竭,严重危及生命。多数病人从第10~12天开始,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指极期过后体温降至或接近正常阶段。部分病人需1~3个月以上。多表现为低热、多汗等,不发生肺炎等并发症,但可留下五官、肢体功能及神经意识功能障碍,到半年不恢复,就成后遗症,有聋、哑、跛,甚至部分肢体瘫痪。
流行特点
严格的季节性。除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散在发生外,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的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发病数的80%~90%。而冬春季节只有偶尔个别病例发生。其原因主要是蚊虫繁殖及活动特性。温度在25摄氏度以上,雨量适宜,始有流行。
, 百拇医药 高度的散在性。因隐性感染多,临床发病者少,所以呈散在性分布。
年龄结构变化。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近年来儿童与成人之比几乎为1:1,而且老年人发病数逐年增多,个别地区已占发病总数30%~50%。这可能与儿童普遍预防接种和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抗体水平自然衰竭有关。
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4天。感染乙脑以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一般呼吸道或呈一过性发热。重者表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意识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等。
怎么治?怎么防?
姜教授指出,乙脑轻型病例容易恢复,重型发展迅速,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把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关,特别要注意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及时脱水及气管切开,保证供氧等措施。因此,对乙脑要特别强调预防为主,做到无病早防,一本万利,但一旦得了,就要及早住院治疗,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
姜教授强调,预防乙脑的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疫苗注射及动物宿主的管理。在农村,尤其做好对猪、马等大牲畜管理,改善猪、马圈等环境卫生和灭蚊工作。争取对猪、马等牲畜进行乙脑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降低动物圈带毒率,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山西运城患者在接受专家治疗。(人民日报记者 鲍丹/摄), 百拇医药(黄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