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9大因素
中药不良反应9大因素大凡药物都有—定的偏性,古人亦称“毒性”,而中医能“补偏救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诚如张景岳所言:“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临床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一般是很少出现不良反应的。但对一些确实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历代医家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实践,并通过不同的加工、炮制、配伍,不仅提高了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而且很大程度上消除或降低了某些药物的毒性,减少了副作用,基本上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然而由于环境的变化、新剂型的出现以及人为因素等等,致使现今临床用药中,中药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除已知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外,就连人参、丹参、三七、川芎等很普通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亦屡见不鲜。细究之,造成中药不良反应与下列因素有关:
药物毒性效应
有些中药本身含有毒性成分,如附子、草乌等,若加工炮制不规范、使用不当或超剂量使用,就会引起乌头碱中毒的不良反应,出现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四肢发麻、头昏眼花、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心律紊乱等症。半夏不依法炮制,生用可致舌、咽、口腔麻木和肿痛、流涎、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窒息。再如雄黄中的砷,朱砂中的汞,都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另外,药力峻猛的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亦多,如大黄、麝香、大戟、商陆等。六神丸方中有牛黄、蟾酥、冰片、麝香、雄黄粉等,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因药力峻猛(且蟾酥、雄黄并含毒性成分),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就多,如引起药疹、急性咽喉炎、先兆流产、药物性肝炎、心律失常、心脏损害、过敏性紫癜,甚至引起中毒性休克。
, 百拇医药
药证不符
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更趋加重,即所谓“虚虚实实之弊”。例如,人参是补气药,适用于气虚证候,若用于阴虚阳亢,内有虚热者,就会出现头晕、心悸、失眠、鼻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干、食欲减退等所谓“人参滥用综合征”。再如中药注射剂,柴胡、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等清热解毒剂,临床对外感热证、毒热内炽等类病症疗效颇佳,而对寒证用之往往事与愿违。临床所见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与此有关。
用量不当
中医辨证用药,既要对证,每味药的用量又要适当。剂量的大小应根据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因证而定、因方而别、因人而异,而且因地因时制宜,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而调整剂量。若用量过大或超常规用药,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细辛常用量为3~6g,过量应用可导致呼吸减慢,反射消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致死。川芎为活血化瘀的常用药,—般常用量为3~9g,大剂量应用可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煎法不当或长期服用
煎制中药汤剂,应根据药物属性、质地、处方要求,适时煎煮,否则极易造成不良反应。如附子、草乌等,应先煎30~60分钟,去其麻味(使乌头碱分解),若煎煮时间过短,则易出现乌头碱中毒的反应。又如山豆根不能煎煮时间过长,煎煮时间越长,副作用越强。药物若服用时间过长,亦可造成蓄积中毒,如朱砂蓄积中毒,会损伤肝肾功能。人参长期服用,可导致头晕、胸闷、气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状态。
制剂不佳
由于剂型的不同、制备工艺不合理或药物配伍不当、炮制不得法,使药物入药后毒力不减,而出现毒副反应;或因给药途径不同,加速药物吸收而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或中毒的概率就比口服制剂要多,而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也快得多;或因制剂的质量问题(如杂质、热原物质、色素、植物蛋白等),都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性别、年龄、体质因素
文献报道,女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也有报道称药物性皮炎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婴儿和青壮年对于药物的反应也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幼儿和老年人比成人易于发生不良反应,估计与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慢、肾脏排泄较差或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有关。体质不同,也存在着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由于基因多态性个体差异,有的人对于某些药物耐受性较差或“超敏”,易于出现过敏反应。在病理状态下,机体功能紊乱,抗体低下,以及素体虚弱、营养不良、疲劳、精神奋亢等均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另外,药物是以异物形式进入机体,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也高。
人为因素,盲目用药 对—些新开发的药材或制剂,人们对其药性不详,或未详细查看使用说明书,对其宜忌和注意事项不了解,滥用便会造成不良反应。尤其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加辨证,盲目乱用,如见发热就用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危重病人概用人参、参附注射液等等。还有得病乱投医,迷信偏方、秘方,对—些未经批准使用的验方、单方,不加筛选、辨证,盲目服药,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良后果。
配伍不当 除了“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方面的禁忌外,有些中西药配合使用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含有枳实的中药与西药痢特灵合并使用而出现胺毒反应。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药同时使用会引起血尿。柴胡注射液与安痛定、庆大霉素等合用,会大大增加过敏性休克的反应。
污染
中药贮存、保管不善,造成鼠咬、虫蛀,病原菌污染,霉烂变质;或药农在种植药材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药材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从而皆可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杨福盛)
药物毒性效应
有些中药本身含有毒性成分,如附子、草乌等,若加工炮制不规范、使用不当或超剂量使用,就会引起乌头碱中毒的不良反应,出现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四肢发麻、头昏眼花、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心律紊乱等症。半夏不依法炮制,生用可致舌、咽、口腔麻木和肿痛、流涎、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窒息。再如雄黄中的砷,朱砂中的汞,都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另外,药力峻猛的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亦多,如大黄、麝香、大戟、商陆等。六神丸方中有牛黄、蟾酥、冰片、麝香、雄黄粉等,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因药力峻猛(且蟾酥、雄黄并含毒性成分),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就多,如引起药疹、急性咽喉炎、先兆流产、药物性肝炎、心律失常、心脏损害、过敏性紫癜,甚至引起中毒性休克。
, 百拇医药
药证不符
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更趋加重,即所谓“虚虚实实之弊”。例如,人参是补气药,适用于气虚证候,若用于阴虚阳亢,内有虚热者,就会出现头晕、心悸、失眠、鼻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干、食欲减退等所谓“人参滥用综合征”。再如中药注射剂,柴胡、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等清热解毒剂,临床对外感热证、毒热内炽等类病症疗效颇佳,而对寒证用之往往事与愿违。临床所见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与此有关。
用量不当
中医辨证用药,既要对证,每味药的用量又要适当。剂量的大小应根据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因证而定、因方而别、因人而异,而且因地因时制宜,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而调整剂量。若用量过大或超常规用药,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细辛常用量为3~6g,过量应用可导致呼吸减慢,反射消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致死。川芎为活血化瘀的常用药,—般常用量为3~9g,大剂量应用可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煎法不当或长期服用
煎制中药汤剂,应根据药物属性、质地、处方要求,适时煎煮,否则极易造成不良反应。如附子、草乌等,应先煎30~60分钟,去其麻味(使乌头碱分解),若煎煮时间过短,则易出现乌头碱中毒的反应。又如山豆根不能煎煮时间过长,煎煮时间越长,副作用越强。药物若服用时间过长,亦可造成蓄积中毒,如朱砂蓄积中毒,会损伤肝肾功能。人参长期服用,可导致头晕、胸闷、气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状态。
制剂不佳
由于剂型的不同、制备工艺不合理或药物配伍不当、炮制不得法,使药物入药后毒力不减,而出现毒副反应;或因给药途径不同,加速药物吸收而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或中毒的概率就比口服制剂要多,而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也快得多;或因制剂的质量问题(如杂质、热原物质、色素、植物蛋白等),都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性别、年龄、体质因素
文献报道,女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也有报道称药物性皮炎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婴儿和青壮年对于药物的反应也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幼儿和老年人比成人易于发生不良反应,估计与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慢、肾脏排泄较差或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有关。体质不同,也存在着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由于基因多态性个体差异,有的人对于某些药物耐受性较差或“超敏”,易于出现过敏反应。在病理状态下,机体功能紊乱,抗体低下,以及素体虚弱、营养不良、疲劳、精神奋亢等均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另外,药物是以异物形式进入机体,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也高。
人为因素,盲目用药 对—些新开发的药材或制剂,人们对其药性不详,或未详细查看使用说明书,对其宜忌和注意事项不了解,滥用便会造成不良反应。尤其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加辨证,盲目乱用,如见发热就用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危重病人概用人参、参附注射液等等。还有得病乱投医,迷信偏方、秘方,对—些未经批准使用的验方、单方,不加筛选、辨证,盲目服药,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良后果。
配伍不当 除了“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方面的禁忌外,有些中西药配合使用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含有枳实的中药与西药痢特灵合并使用而出现胺毒反应。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药同时使用会引起血尿。柴胡注射液与安痛定、庆大霉素等合用,会大大增加过敏性休克的反应。
污染
中药贮存、保管不善,造成鼠咬、虫蛀,病原菌污染,霉烂变质;或药农在种植药材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药材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从而皆可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杨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