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名医学术经验关键在随侍领悟
王辉 张会永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临证,师徒面对面,师父口传心授,耳濡目染,这些随侍心得经过门生、弟子的领悟、体会、整理,积腋成裘,最终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这是继承老中医经验,传承发扬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
我们拜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玉奇老先生门下,汲取师翁临床经验和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受益匪浅。现将师翁的学术思想及零金碎玉的点拨收集整理,供同道借鉴学习。
一、医乃仁术,以德为道
师翁年事虽高,仍每周坚持出诊3天。出于对老专家身体的爱护,医院安排每次只让师翁接诊12个病人,故而许多患者挂不上号。师翁对于确有困难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往往不顾身体的疲劳为其诊病,经常是超负荷工作,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 百拇医药
师翁所开处方,仅简简单单几味药,每服药不过七八元钱,药到病除,如非重症往往不出6剂即可治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一位患者为感激师翁的救命之恩,拿出1000元钱作为酬谢,被师翁当场谢绝。师翁经常教育我们:“医乃仁术也,要研究真正的学问。”师翁用他高尚的医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纵观约取,厚积薄发
师翁现年九十高龄,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不仅精通人文、地理,而且对于书法、乐理也多有涉猎。师翁熟悉各地的乡土文化,言谈间充满浓厚的人情味,在诊治病人时,他谈笑间了解了患者的禀性,居处环境,一方面放松了患者紧张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大致掌握了患者的基本病情,未等患者开口,心中早已度量十之八九。诊病后,师翁为我们讲解他的诊疗思想,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从长久以来的随侍过程中我们慢慢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代名医,不能仅仅满足于看几本专业书籍,更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这样才能将社会人文知识融会于诊病治疗中去,从整体观念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出中医的诊疗特色。
, 百拇医药
三、尊古不泥,自创新说
师翁在脾胃病的诊治上颇有造诣,在众多医家还在沿用古方“平胃散”、“四君子汤”、“理中丸”等医治胃疾之时,率先提出了“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萎缩性胃炎因胃阳之气不得宣发而受遏抑所致,热聚胃口,久而积郁为瘀,瘀久化腐,败腐成痈。故师翁以此制定了祛腐生新、祛湿化痰、祛热生津之治疗大法。
师翁善以苦参、槐花、桃仁、莪术清热消痈、化腐生肌,使腐肉去而新血生。临床经验证明萎缩性胃炎单单施用理气和胃之品,症状往往改善不明显,对于逆转肠化及萎缩更是力微而难伐其根。热邪耗气,首先伤脾,脾失运化则聚湿生痰,临证可见泛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故用祛湿化痰之法方可解急。师翁善以藿香、砂仁芳香化浊,避秽止呕;白豆蔻、白芥子温中化痰行气,使痰水遇温则化,顺气而行。《金匮要略·痰饮咳喘病脉证并治》篇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师翁告诫我们,虽治痰饮水湿之法可攻逐、利水、发汗,诸多其类,然此一条当谨遵古训不可背离也。萎缩性胃炎发展到后期,无论热象是否明显患者均可见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阴伤之表现。因毒热蕴内,瘀腐内结,耗津伤液,热不去则津无以生。祛热之品无出黄连之右,黄连即可祛热又能燥湿。通常认为苦寒伤胃,在脾胃病治疗中,大多数医家不主张用黄连,既使应用也剂量极小,再佐以大量的干姜等。然而凭借师翁几十年的体会,未发现黄连苦寒伤胃之弊,而实乃“厚肠胃”之佳品。受黄连苦寒伤胃之影响,我们初来师翁身旁时,见其方方有黄连,心中生疑,随师一段时间后,亲眼看到患者病痛渐去,心中疑团豁然冰释,自此也深刻体会到了“以清为补”之寓意。
, 百拇医药
四、深谙药性,用药如兵
师翁善于出奇制胜,在治疗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症时足以体现了师翁的胆识与谋略。患者急诊入院,见神昏、高热,病势危急。师翁经反复思考,给予安宫牛黄丸,鼻饲水蛭粉疏通经络,祛瘀化滞,最终使昏迷了42天的患者苏醒,健康出院。在用药中师翁投以水蛭曾遭到大家的非议,因通常认为脑出血禁用活血药,而水蛭恰恰是活血化瘀药物,为用药大忌。然师翁认为水蛭有双向作用,即破血亦能吮血,吮血可加速出血吸收,且可除瘀通络,祛瘀血而生新血,实为逐瘀之良药。师翁运用水蛭采用经滑石粉炮制后的炙水蛭,既可减轻毒性又可增强逐瘀止血之效。水蛭入药时可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药量,最多不超过10g,用之奏效神奇且安全无故。此惟有深谙药性方能运用自如。
在治疗外感寒邪,邪入少阳的半表半里证候时,如投以小柴胡汤患者仍见寒热往来,或热势退之即复起,师翁仅将柴胡一味加大剂量便可立获神效,最大量可增至50g以上,这便是智慧的结晶。
, 百拇医药
师翁对小儿用药亦十分讲究,因小儿易阴易阳变化急速,故用药应加倍小心。师翁治疗一例小儿哮喘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患儿5岁,反复气喘2年。家长诉对粉尘过敏,易感冒,每于夜间喘重,此次因4天前感冒后加重,哮鸣有痰但吐不出,并伴有低热,醒后汗出,大便干。师翁断其为小青龙汤证,给予桂枝2.5g,陈皮5g,生姜1片,百部5g,紫菀5g,蛤蚧1支治之。师翁强调:肺气不降乃因虚所致,虽可见外感之实,但病久肺气本虚,故治喘宜温肺而不宜苦寒。师翁将蛤蚧去头足,待称重后每支约重4g,故嘱其每服药加半支蛤蚧水煎。用药不出6剂病愈而归。
五、重在领悟,意在发展
随侍师翁身旁,从书写病例及四诊入手,反复体会师翁的辨证思想、处方用药,包括如何抓住主症进行辨证分析,确定治疗大法,我们逐步领会了师翁的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在随诊过程中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师翁的医案及点滴经验,认真体会分析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做好前后对照,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加上师翁的点拨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师翁的学术思想。
在随侍的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照顾好老专家的身体,在随侍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师徒情义,使徒弟的思想认识与师翁的思想境界逐渐接近,以达到对中医理念更透彻的领悟;二是要求弟子对于典型病例做好收集整理工作,这份工作琐碎庞杂,且需要长期持续进行,十分艰巨,但对于经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要在“悟”字上下功夫,学好中医必须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自己的领悟结合师翁的经验和讲述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http://www.100md.com
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临证,师徒面对面,师父口传心授,耳濡目染,这些随侍心得经过门生、弟子的领悟、体会、整理,积腋成裘,最终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这是继承老中医经验,传承发扬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
我们拜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玉奇老先生门下,汲取师翁临床经验和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受益匪浅。现将师翁的学术思想及零金碎玉的点拨收集整理,供同道借鉴学习。
一、医乃仁术,以德为道
师翁年事虽高,仍每周坚持出诊3天。出于对老专家身体的爱护,医院安排每次只让师翁接诊12个病人,故而许多患者挂不上号。师翁对于确有困难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往往不顾身体的疲劳为其诊病,经常是超负荷工作,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 百拇医药
师翁所开处方,仅简简单单几味药,每服药不过七八元钱,药到病除,如非重症往往不出6剂即可治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一位患者为感激师翁的救命之恩,拿出1000元钱作为酬谢,被师翁当场谢绝。师翁经常教育我们:“医乃仁术也,要研究真正的学问。”师翁用他高尚的医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纵观约取,厚积薄发
师翁现年九十高龄,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不仅精通人文、地理,而且对于书法、乐理也多有涉猎。师翁熟悉各地的乡土文化,言谈间充满浓厚的人情味,在诊治病人时,他谈笑间了解了患者的禀性,居处环境,一方面放松了患者紧张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大致掌握了患者的基本病情,未等患者开口,心中早已度量十之八九。诊病后,师翁为我们讲解他的诊疗思想,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从长久以来的随侍过程中我们慢慢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代名医,不能仅仅满足于看几本专业书籍,更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这样才能将社会人文知识融会于诊病治疗中去,从整体观念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出中医的诊疗特色。
, 百拇医药
三、尊古不泥,自创新说
师翁在脾胃病的诊治上颇有造诣,在众多医家还在沿用古方“平胃散”、“四君子汤”、“理中丸”等医治胃疾之时,率先提出了“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萎缩性胃炎因胃阳之气不得宣发而受遏抑所致,热聚胃口,久而积郁为瘀,瘀久化腐,败腐成痈。故师翁以此制定了祛腐生新、祛湿化痰、祛热生津之治疗大法。
师翁善以苦参、槐花、桃仁、莪术清热消痈、化腐生肌,使腐肉去而新血生。临床经验证明萎缩性胃炎单单施用理气和胃之品,症状往往改善不明显,对于逆转肠化及萎缩更是力微而难伐其根。热邪耗气,首先伤脾,脾失运化则聚湿生痰,临证可见泛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故用祛湿化痰之法方可解急。师翁善以藿香、砂仁芳香化浊,避秽止呕;白豆蔻、白芥子温中化痰行气,使痰水遇温则化,顺气而行。《金匮要略·痰饮咳喘病脉证并治》篇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师翁告诫我们,虽治痰饮水湿之法可攻逐、利水、发汗,诸多其类,然此一条当谨遵古训不可背离也。萎缩性胃炎发展到后期,无论热象是否明显患者均可见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阴伤之表现。因毒热蕴内,瘀腐内结,耗津伤液,热不去则津无以生。祛热之品无出黄连之右,黄连即可祛热又能燥湿。通常认为苦寒伤胃,在脾胃病治疗中,大多数医家不主张用黄连,既使应用也剂量极小,再佐以大量的干姜等。然而凭借师翁几十年的体会,未发现黄连苦寒伤胃之弊,而实乃“厚肠胃”之佳品。受黄连苦寒伤胃之影响,我们初来师翁身旁时,见其方方有黄连,心中生疑,随师一段时间后,亲眼看到患者病痛渐去,心中疑团豁然冰释,自此也深刻体会到了“以清为补”之寓意。
, 百拇医药
四、深谙药性,用药如兵
师翁善于出奇制胜,在治疗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症时足以体现了师翁的胆识与谋略。患者急诊入院,见神昏、高热,病势危急。师翁经反复思考,给予安宫牛黄丸,鼻饲水蛭粉疏通经络,祛瘀化滞,最终使昏迷了42天的患者苏醒,健康出院。在用药中师翁投以水蛭曾遭到大家的非议,因通常认为脑出血禁用活血药,而水蛭恰恰是活血化瘀药物,为用药大忌。然师翁认为水蛭有双向作用,即破血亦能吮血,吮血可加速出血吸收,且可除瘀通络,祛瘀血而生新血,实为逐瘀之良药。师翁运用水蛭采用经滑石粉炮制后的炙水蛭,既可减轻毒性又可增强逐瘀止血之效。水蛭入药时可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药量,最多不超过10g,用之奏效神奇且安全无故。此惟有深谙药性方能运用自如。
在治疗外感寒邪,邪入少阳的半表半里证候时,如投以小柴胡汤患者仍见寒热往来,或热势退之即复起,师翁仅将柴胡一味加大剂量便可立获神效,最大量可增至50g以上,这便是智慧的结晶。
, 百拇医药
师翁对小儿用药亦十分讲究,因小儿易阴易阳变化急速,故用药应加倍小心。师翁治疗一例小儿哮喘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患儿5岁,反复气喘2年。家长诉对粉尘过敏,易感冒,每于夜间喘重,此次因4天前感冒后加重,哮鸣有痰但吐不出,并伴有低热,醒后汗出,大便干。师翁断其为小青龙汤证,给予桂枝2.5g,陈皮5g,生姜1片,百部5g,紫菀5g,蛤蚧1支治之。师翁强调:肺气不降乃因虚所致,虽可见外感之实,但病久肺气本虚,故治喘宜温肺而不宜苦寒。师翁将蛤蚧去头足,待称重后每支约重4g,故嘱其每服药加半支蛤蚧水煎。用药不出6剂病愈而归。
五、重在领悟,意在发展
随侍师翁身旁,从书写病例及四诊入手,反复体会师翁的辨证思想、处方用药,包括如何抓住主症进行辨证分析,确定治疗大法,我们逐步领会了师翁的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在随诊过程中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师翁的医案及点滴经验,认真体会分析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做好前后对照,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加上师翁的点拨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师翁的学术思想。
在随侍的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照顾好老专家的身体,在随侍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师徒情义,使徒弟的思想认识与师翁的思想境界逐渐接近,以达到对中医理念更透彻的领悟;二是要求弟子对于典型病例做好收集整理工作,这份工作琐碎庞杂,且需要长期持续进行,十分艰巨,但对于经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要在“悟”字上下功夫,学好中医必须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自己的领悟结合师翁的经验和讲述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