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策略解决NO供体药物靶向性
一氧化氮(NO)是一种自由基气体分子,早在1972年就由Joseph Priestley发现,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它在体内的生物学特性才得到确认。体内NO生成不足或NO信号传导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外源性地补充体内NO不足、恢复NO正常的信号传导使NO供体及其相关药物应运而生。NO供体是指那些在生理条件下能释放NO的化合物。迄今为止,数百个新型的NO供体被研发出来,并广泛用于各种生物学研究。一些心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异戊醇亚硝酸酯、硝普钠等长期作用机理不明,现在已知它们的药理作用就是由于在体内释放NO才产生的。在新的NO供体药物中,已有1个于2005年7月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Bidil,用于治疗心力衰竭),1个进入I鄄II期临床,7个处于II期临床,还有10多个处于I期临床。目前,NO供体研究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NO供体的发现;NO供体新的应用;NO供体与已知药物的杂化;NO供体释放系统的设计;具有组织特异性即靶向性的NO供体的研发。其中,对药物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最具挑战性的是具有靶向作用的NO供体药物的研究。近年来,人们研究出以下两种策略来解决NO供体靶向作用这一难题。
■设计能被体内特定酶识别或活化的NO供体
这一策略主要是将那些能自动释放NO的供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