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 渴 病 从 肝 论 治 探 要
辨证论治;消渴;中药疗法,,辨证论治;消渴;中药疗法,消渴病从肝论治探要,【关键词】,1从肝论治消渴病源流,2消渴病从肝论治的机制及其治疗方法,3消渴病从肝论治临床应用,参考文献
【关键词】 辨证论治;消渴;中药疗法消渴又称消瘅、消中,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阴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一般认为此证多属阴虚燥热所致,病位在肺、胃、肾,历代医家根据肺燥、胃热、肾虚、瘀血的不同,分别采用润肺、清胃、滋肾、化瘀等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发现消渴病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的特点,与肝的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笔者现就消渴与肝的关系探讨如下。
1 从肝论治消渴病源流
1.1 源于《内经》 《灵枢·本藏》:“肝脆善病消瘅易伤。”即从内因方面说明了消渴与肝的关系。从外因而论,《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最早指出了肝气郁结化热可导致消渴。
1.2 启蒙于金元 金·刘河间《三消论》曰:“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指出了精神七情因素导致消渴,同时明确了七情等因素经由肝郁化火环节导致消渴。
1.3 明确于明清 黄坤载《四圣心源·消渴》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肝木与少阳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素问·微蕴·消渴》说:“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明确提出了肝郁化火致消渴及治肝之论。
1.4 发展于现代 现代许多学者对消渴从肝论治进行了研究。程汉桥[1]认为,肝气郁结与消渴关系密切,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是其治疗法则。王钢柱[2]认为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导致气血津液及精微物质输布代谢障碍,对消渴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治疗以疏肝理气为基本法则。
2 消渴病从肝论治的机制及其治疗方法
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主藏血,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活动。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肝脉上肺,挟胃连心,肝肾同源,为肾之子,受肾气滋养,肝又为心之母,介于水火之间。肺气之宣肃,心气之运血,脾气之运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