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155667
枕后位分娩方式的选择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6年第6期
枕后位;持续性;分娩,,枕后位;持续性;分娩,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摘要】 目的 探讨枕后位的不同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4月在我院分娩孕妇在第一产程初B超诊断为诊断枕后位并要求阴道分娩经过充分试产后的产妇108例(枕前位组)和 108例枕前位(枕后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 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枕后位组剖宫产、产钳助产、软产道裂伤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枕后位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枕后位组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和第二产程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持续性枕后位剖宫产组胎儿体重大于3500g、胎儿窘迫率均高于阴道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阴道产组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分娩评分均高于剖宫产组。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剖宫产组产程中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及胎头下降停滞均高于阴道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及第二产程延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头盆评分小于10分及胎儿体重大于3500g的枕后位以剖宫产为宜,以免更长时间的试产增加母儿的风险。早期对分娩结局进行预测可更好地改善母儿预后。

    【关键词】 枕后位;持续性;分娩

    本文对108例分娩初期经B超诊断为枕后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枕后位的不同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以期更深刻认识持续性枕后位的特点并正确处理,有助于母儿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年6月~2006年4月在我院分娩孕妇2846例,选择在第一产程初B超诊断为枕后位并要求阴道分娩,经过充分试产后的产妇108例。年龄最大30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5.6±2.1)岁。选择同期分娩的产妇中诊断为枕前位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年龄最大29岁,最小21岁,平均(24.5±2.9)岁。两组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第一产程胎心监护正常、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