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研究
编号:11154534
蒙药如何在“医药风暴”中突围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0日 中国经济时报
蒙药如何在医药风暴中突围,蒙药之痛医药之争,医药风暴对蒙药的警示,蒙药企业多还是少?,内蒙军团为何不做蒙药生意?
     2006年医药行业步入了一个多事之秋,从“齐二药事件”、“欣弗假药事件”到引起国际关注的“复方芦荟胶囊”汞超标风波,在这些化学药品毒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激发了人们对传统医药的关注。

    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蒙药重地通辽市采访,了解到了蒙药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境。

    蒙药之痛 “医药之争”

    蒙药和藏药在国家药典同属三大民族药之一,且同出一宗,但发展缓慢。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中药产业实现产值近400亿元,藏药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而蒙药产业产值不足0.5亿元;在2005年,内蒙古蒙药行业产值也不过2亿;在企业方面,藏药企业达200多家,而蒙药只有5家。

    对于蒙药发展所面临的情况,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洪林认为:“我们发展得不是很理想,那是因为蒙药选择的是医药结合的道路,而不是‘去医存药’的道路。现在一些民族药过分注重广告宣传,反而脱离其医药理论体系,从长远来看,这将会影响民族药的可信度,危及其生存。”

    “蒙药是民族药,要保护好这种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切忌脱离蒙医体系理论谈蒙药。”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布仁巴图院长认为,目前我国民族医药的发展方向存在着偏差:一方面,现存民族医药过于强调产值,动不动就要成为支柱产业,忽略其理论体系,实质为去医存药,属于典型的中药西化;另一方面,为了临床大规模用药的方便,真正体现蒙医精髓和蒙医水平的汤剂越来越少,蒙药有5000多种试剂在所谓的“剂型改革”、“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名义下都被摒弃,剂型越来越趋向于胶囊和冲剂等单一剂型。

    针对最近频频出现的“假药”事件,布仁巴图指出,表面上是制药生产环节漏洞,实质凸显了“医药分离”的后果。因此,他认为,结合我国上世纪50年代中西医结合的经验,西医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应该重新成为制度。

    “通辽是蒙药主要消费地区,因此这里蒙药的‘医药之争’也是最突出的,至今还影响着整个内蒙古蒙医药行业的发展。”通辽市药品监督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蒙药集团的产品几乎进不了相隔百米之遥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因为医院几乎从来不用企业产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