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72293
千余种降价药哪儿去了?(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0日 37度医学网
     而对医院来说,也并不是绝对地不卖降价药,药品降价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并非一点没有。一位医院的药房主任解释,对某个药品国家实行的是分次降价。比如某种药过去为100元,第一次降到80元,第二次又降到70元,现在是50元。由于降价是分次进行,所以没有太大的感觉。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位哮喘病患者一到冬天就需吃一种抗生素。由于是自费用药,这位患者比较了多家医院后,选择他所任职的医院。几年下来,患者单从这种抗生素上就省下了1000多元。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曾指出,为了平衡药品生产经营者、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各方利益,降价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慢性病患者、急症患者等不同人群对药品降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百姓没有受惠之感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从去年7月1日起,药品生产企业要通过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即gmp标准。这必然增加药品生产成本。结果是更多的药品不但不能降价,反而加价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曾指出,目前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约为1500种,从销售额看,仅占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部分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价格不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府降低药品价格的效果。还有,不断出现价格较高的新药,即使在药价下降的情况下,用药结构和用药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患者的药品实际支出费用。后记

    分析到这里,文章似乎可以收尾了。但问题并不因此而完结。因为,作为媒体,所尽到的义务和责任仅仅是将零乱的现象加以整理后展现给读者,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后明确地提出。一位受访者曾尖锐地指出:如果说医院不用降价药是因为有药品选择余地大、替代性强这个大前提,那么,名目繁多的同类药品在审批时为何还会全都通过呢?药品的利润空间那么大,物价部门为何不加以干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些问题也许都有待商榷。单就药品零售业发展与现行医疗体制间所形成的对峙局面,则正如本报曾在“透视看病贵”系列报道中曾做的分析:解决百姓看病贵,医和药必须一起改革,只改一头是没用的。而现行的医疗体制运行已几十年,改革也非一朝一夕的事。

    问题是严重的,解决是艰难的。但,改革是必然的。,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