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渴望不含抗生素的牛奶
许多人每天都要喝牛奶,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牛奶中可能有抗生素残留。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近日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乳品加工委员会主任顾佳升向记者透露,为了从源头上控制牛奶中抗生素的含量,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已经按照顺序完成了调研、起草、验证、审定、上报工作,目前有待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正式颁发。顾佳升作为课题组组长,参与了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的部分修订工作。他向记者介绍说,此新修订的标准对生鲜牛乳中抗生素的残留限量做出了强制性的规定,新标准实施后,我们喝的牛奶有望达到没有或极少量抗生素残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抗”。
■“有抗奶”危害多多
据顾佳升介绍,奶牛患乳腺炎时,往往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些奶农在饲养奶牛时可能使用添加了抗生素的饲料。这都可能引起生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超标。而原料奶中残留的抗生素在加工过程中是无法被去除的。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兴民曾撰文指出,长期饮用“有抗奶”相当于经常低剂量服用抗生素,会增强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易引发感染性疾病,还可能使有过敏体质的人出现荨麻疹、发热,甚至过敏性休克。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人类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在动物身上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却成为监控盲区,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不容小视。据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永红教授介绍,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带来很多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几乎已经涉及了人体的每一个生理系统。例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在人体内大量积蓄,会使儿童出现耳聋,影响成人的肾脏功能;四环素滥用会对成人造成肝脏损害,对儿童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而氯霉素的滥用极易损害人类骨髓的造血功能,并由此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中国农业大学的杨洁彬教授曾特别指出,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对儿童的危害程度要比成人严重得多,儿童的生殖、免疫、神经等系统正在快速发育中,新陈代谢要比成人快得多,从食品中吸收有害物质也多。
, 百拇医药
虽然“有抗食品”危害很大,但对其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消费者为数不少,而这正是“有抗食品”的可怕之处。有专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有抗食品”的危害程度猛于医药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而新标准的出台,将阻断抗生素通过牛奶进入人体这一链条,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无抗”使奶农和奶企面临机遇和挑战
顾佳升说,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来源是奶畜本身的用药,加工企业在正常情况下既不可能加入也不能减少牛奶中的抗生素含量。因此,“无抗奶”规定将使奶牛养殖者面临很大的挑战。对奶畜养殖者来说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兽医兽药的管理法规,在源头上把好关。而相关资料显示,农户在严格按规定为奶牛治病及防疫的意识较差,国家要求的例行防疫在有的地方都无法推行,要让农户安全严格使用抗生素也是一个难题。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乔光华曾分析指出,近几年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较快,许多个体养殖户缺少基本的科技知识,奶牛饲养仍以自拌料为主,质量较低。还有的奶农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和添加剂。这一系列不科学、不规范的行为容易导致抗生素残留超标,被乳品厂商检测出来后,要么被拒收,要么被压价,奶农在收益上会受损失。而在新国标的压力下,将有更多的乳品企业帮助奶农提高“无抗”养殖和管理水平,其收益也将会有相应增加。可以预见,“无抗”新国标的出台将促进奶牛养殖业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而成为奶农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 百拇医药
对于企业来说,顾佳升认为,要做的是加强验收,必须将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乳杜绝在加工投料之前。目前对原奶的达标检测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抗生素快速检测仪进行指标检测;二是用酸奶反应检测。抗生素可以抑制乳酸菌的生长,酸奶检测成本相对较低,但时间长、范围小,只有小奶厂和奶农才采用这样的方式,大企业一般使用仪器检测。如果用检测仪进行检测,企业就要添置价值不菲的相关检测设备,长期购买试剂盒等检测耗材,再加上增加的人力成本,这会使企业增大成本压力。有资料显示,光明乳业目前用于“无抗奶”控制的年总成本近亿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废弃的“药奶”成本。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虽然“无抗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是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会越来越关注,我国已经由“有奶喝”逐步过渡到“喝好奶”阶段。“无抗奶”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谁能提供质量优良的“无抗奶”,谁就能抢占竞争制高点,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得到更多收益。
■“无抗”标准应尽早实施
, 百拇医药
抛开企业对“无抗奶”几年前就进行的宣传或者叫炒作,据了解,实际上我国相关部门对“无抗奶”也早就开始关注了。在1985年9月颁布的GB5408-85《消毒牛乳》成品奶国家标准,其附录A“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就曾规定,“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牛乳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期间的母牛所产的牛乳和停药后3日内的牛乳不得收购”。但1986年9月出台的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却宣布上述“无抗”条文作废。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并于当年10月1日实施。这一标准对生鲜牛乳的卫生指标要求除汞、滴滴涕、六六六外,又增加了砷、铅、铬、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素、马拉硫磷、倍硫磷、甲胺磷等11项检测指标,其中明确“抗生素不得检出”。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只是一个推荐性行业标准,没有强制性,对企业没有约束力。而现行的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却没有对抗生素检测做出规定。这也就是说,即使在原奶中检出抗生素残留,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它依然是合格的乳品,依然可以销售。市场上除少数企业表示一直坚持收购“无抗”生鲜奶外,不少企业因为无标准限定则对抗生素残留不加过问。国家有关部门2003年底对全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普查结果显示,北方市场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居于不合格项目第一位。2006年上半年的一项检测显示,当前我国市场上有50%左右的牛奶抗生素残留超标。有关专家认为,抗生素残留被列为检测项目,应该是势在必行的了。
, http://www.100md.com
据顾佳升介绍,鉴于“有抗”的危害性,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就出台了强制性的生鲜牛乳中抗生素检测限量指标。但在我国因为养牛业生产水平比较低,奶品卫生标准要求也比较低,我们国家只是作出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三天内的乳汁,不准作为供人食用的原料;后来改为七天。直到这次修改稿,才提出了六个具体指标,明确了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三种为“阴性”;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三种的极限值为0.1毫克/公斤。这也是根据我国兽药的使用种类和检验设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与国外目前的指标项目和控制值相比,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步。如果这个修改稿能够得到执行,我们以后喝的牛奶的安全性,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他呼吁新的标准能够尽早实施。而且政府还需要做出相配套的规定:如果发现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乳企图出售,或者已被一个企业“拒收”,这些不合格的原奶仍然是一种威胁,到底该如何处置?就目前我国的相关法规来说,这是一个盲点。
顾佳升还指出,“无抗”的水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后的对“无抗”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测试抗生素种类的增加。例如兽药也在发展,新的兽用抗生素得到推广后,就有必要增加项目了。二是容许残留量的下降。现在所谓达标与否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所用检验方法的灵敏度,俗称“测得出”“测不出”的分界线。测得出当然不行,但是测不出并不等于“不存在”,如果换一种高敏度的方法可能就变成“测得出”了。因此说“无抗”的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
本报记者 杨六香, http://www.100md.com
■“有抗奶”危害多多
据顾佳升介绍,奶牛患乳腺炎时,往往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些奶农在饲养奶牛时可能使用添加了抗生素的饲料。这都可能引起生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超标。而原料奶中残留的抗生素在加工过程中是无法被去除的。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兴民曾撰文指出,长期饮用“有抗奶”相当于经常低剂量服用抗生素,会增强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易引发感染性疾病,还可能使有过敏体质的人出现荨麻疹、发热,甚至过敏性休克。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人类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在动物身上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却成为监控盲区,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不容小视。据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肖永红教授介绍,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带来很多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几乎已经涉及了人体的每一个生理系统。例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在人体内大量积蓄,会使儿童出现耳聋,影响成人的肾脏功能;四环素滥用会对成人造成肝脏损害,对儿童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而氯霉素的滥用极易损害人类骨髓的造血功能,并由此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中国农业大学的杨洁彬教授曾特别指出,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对儿童的危害程度要比成人严重得多,儿童的生殖、免疫、神经等系统正在快速发育中,新陈代谢要比成人快得多,从食品中吸收有害物质也多。
, 百拇医药
虽然“有抗食品”危害很大,但对其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消费者为数不少,而这正是“有抗食品”的可怕之处。有专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有抗食品”的危害程度猛于医药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而新标准的出台,将阻断抗生素通过牛奶进入人体这一链条,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无抗”使奶农和奶企面临机遇和挑战
顾佳升说,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来源是奶畜本身的用药,加工企业在正常情况下既不可能加入也不能减少牛奶中的抗生素含量。因此,“无抗奶”规定将使奶牛养殖者面临很大的挑战。对奶畜养殖者来说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兽医兽药的管理法规,在源头上把好关。而相关资料显示,农户在严格按规定为奶牛治病及防疫的意识较差,国家要求的例行防疫在有的地方都无法推行,要让农户安全严格使用抗生素也是一个难题。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乔光华曾分析指出,近几年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较快,许多个体养殖户缺少基本的科技知识,奶牛饲养仍以自拌料为主,质量较低。还有的奶农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和添加剂。这一系列不科学、不规范的行为容易导致抗生素残留超标,被乳品厂商检测出来后,要么被拒收,要么被压价,奶农在收益上会受损失。而在新国标的压力下,将有更多的乳品企业帮助奶农提高“无抗”养殖和管理水平,其收益也将会有相应增加。可以预见,“无抗”新国标的出台将促进奶牛养殖业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而成为奶农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 百拇医药
对于企业来说,顾佳升认为,要做的是加强验收,必须将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乳杜绝在加工投料之前。目前对原奶的达标检测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抗生素快速检测仪进行指标检测;二是用酸奶反应检测。抗生素可以抑制乳酸菌的生长,酸奶检测成本相对较低,但时间长、范围小,只有小奶厂和奶农才采用这样的方式,大企业一般使用仪器检测。如果用检测仪进行检测,企业就要添置价值不菲的相关检测设备,长期购买试剂盒等检测耗材,再加上增加的人力成本,这会使企业增大成本压力。有资料显示,光明乳业目前用于“无抗奶”控制的年总成本近亿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废弃的“药奶”成本。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虽然“无抗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是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会越来越关注,我国已经由“有奶喝”逐步过渡到“喝好奶”阶段。“无抗奶”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谁能提供质量优良的“无抗奶”,谁就能抢占竞争制高点,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得到更多收益。
■“无抗”标准应尽早实施
, 百拇医药
抛开企业对“无抗奶”几年前就进行的宣传或者叫炒作,据了解,实际上我国相关部门对“无抗奶”也早就开始关注了。在1985年9月颁布的GB5408-85《消毒牛乳》成品奶国家标准,其附录A“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就曾规定,“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牛乳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期间的母牛所产的牛乳和停药后3日内的牛乳不得收购”。但1986年9月出台的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却宣布上述“无抗”条文作废。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并于当年10月1日实施。这一标准对生鲜牛乳的卫生指标要求除汞、滴滴涕、六六六外,又增加了砷、铅、铬、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素、马拉硫磷、倍硫磷、甲胺磷等11项检测指标,其中明确“抗生素不得检出”。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只是一个推荐性行业标准,没有强制性,对企业没有约束力。而现行的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却没有对抗生素检测做出规定。这也就是说,即使在原奶中检出抗生素残留,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它依然是合格的乳品,依然可以销售。市场上除少数企业表示一直坚持收购“无抗”生鲜奶外,不少企业因为无标准限定则对抗生素残留不加过问。国家有关部门2003年底对全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普查结果显示,北方市场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居于不合格项目第一位。2006年上半年的一项检测显示,当前我国市场上有50%左右的牛奶抗生素残留超标。有关专家认为,抗生素残留被列为检测项目,应该是势在必行的了。
, http://www.100md.com
据顾佳升介绍,鉴于“有抗”的危害性,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就出台了强制性的生鲜牛乳中抗生素检测限量指标。但在我国因为养牛业生产水平比较低,奶品卫生标准要求也比较低,我们国家只是作出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三天内的乳汁,不准作为供人食用的原料;后来改为七天。直到这次修改稿,才提出了六个具体指标,明确了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三种为“阴性”;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三种的极限值为0.1毫克/公斤。这也是根据我国兽药的使用种类和检验设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与国外目前的指标项目和控制值相比,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步。如果这个修改稿能够得到执行,我们以后喝的牛奶的安全性,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他呼吁新的标准能够尽早实施。而且政府还需要做出相配套的规定:如果发现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乳企图出售,或者已被一个企业“拒收”,这些不合格的原奶仍然是一种威胁,到底该如何处置?就目前我国的相关法规来说,这是一个盲点。
顾佳升还指出,“无抗”的水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后的对“无抗”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测试抗生素种类的增加。例如兽药也在发展,新的兽用抗生素得到推广后,就有必要增加项目了。二是容许残留量的下降。现在所谓达标与否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所用检验方法的灵敏度,俗称“测得出”“测不出”的分界线。测得出当然不行,但是测不出并不等于“不存在”,如果换一种高敏度的方法可能就变成“测得出”了。因此说“无抗”的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
本报记者 杨六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