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鳄”惊变搅动鲁医药商业
量增利减 海王银河放缓扩张步伐
一则关于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高管发生剧烈变动的消息近日在山东医药商业圈内迅速流传开来,并充斥着各种绘声绘色的版本。
“我们只是正常的高管分工变化。原来分管青岛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刘晓东现在作为执行总经理,其他都没有变动。”外界的肆意渲染令负责企业对外宣传工作的海王银河总经理秘书孙锦科有些无奈。
对于正在发生剧变、洗牌在即的山东医药商业领域而言,某些企业个体的变动与改革恰恰就是对整个商业大环境的映射。作为山东医药商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海王银河的一举一动又怎能不吸引外界的目光?
人事变动
关于“孔宪俊已变为名誉董事长,职权被集团方面削弱”一说,孙锦科予以了坚决否认:“这是孔总自己的意思与决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自己里里外外一手抓,他实在太累。”按照孙的说法,公司必须转变管理思路,更多从宏观上更好地全盘把握,所以需要一名得力助手来协助孔宪俊抓好具体的管理工作。“现在这项工作由刘晓东做,孔总专注于决策层面,将更有利于完善治理结构和提升工作效率。”
, 百拇医药
作为海王银河一路崛起的领军人物,海王银河董事长、总经理孔宪俊于企业而言,自然是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职位变动对企业的后续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影响,这也是引来外界诸多猜测的重要原因。
经过三年多地快速发展和扩张,海王银河在确立其龙头地位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据山东某制药企业人士透露,海王银河去年销售41亿元,利润率不到1%。今年海王银河圈地战略已基本结束,企业的主要思路是如何提高盈利能力。“假如再按照原来的模式继续扩张,资金链很可能紧绷。今年其销售还是41亿元的目标,但利润率希望提高到1%。”该人士说。
事实上,海王银河内部也意识到片面追求规模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于是,提升利润在现时变得格外迫切。
早在人事变动之前,一场变革在海王银河内部酝酿已久,并逐步开始实施。公司正在实施一项“双增双节”活动,即增收节支、增效节约。增加销售收入、增加利润来源;节约各种资本支出、节约各种费用开支。
, 百拇医药
据孙锦科透露,在经营模式的转变上,海王银河一是设立银河联盟,与药店终端更好地合作;二是实行事业部制经营,打造专业化的三大事业部——终端事业部、医院事业部、调拨事业部,以优化流程,控制成本。
“规模是手段,利润是目的。如果我们继续扩张,完全可以,但是那有什么用?零利润或者低利润的企业谈何竞争力?”海王银河一位内部人士为企业的变革作了注解。而山东药山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志涛也表示赞同:“作为山东的龙头企业,他们内部的调整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也体现了一个趋势,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追求良性发展,不是只盲目追求销量。”
对于商业公司所遭遇的境况,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表示理解。事实上,整个医药商业的资金配置都不顺畅,受到两头的挤压。生产企业要求现款现货,而医院的拖欠越来越严重。所以出现规模上去了,现金流就可能会有问题的局面。但如果不上规模,商业企业自身也很难办,在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将缺乏话语权和支配权,缺乏发展。
, 百拇医药
“海王银河要解决类似的问题并不难,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另一方面地方也会给予很大的支持。作为企业方面,实行新的战略来平衡和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是明智之举。”朱长浩说。
山东缩影
山东医药商业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不少企业正通过改制而崛起。如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济南药材站)、临沂医药集团等企业都通过改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山东医药市场的开放,一直对山东市场虎视眈眈的外来投资者也大举进入。九州通旗下的山东药山医药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耕耘,已初步站稳脚跟。就在一年前,北药鲁抗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被赋予“将打破海王银河一统山东省医药批发市场的局面”的重望。
业内人士分析,山东医药商业目前主要分布在胶济线两侧,包括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大地区市场。作为新的市场机会,山东第三终端市场潜力巨大,接近一个亿的人口,且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商业公司进行市场运作。因此,当地和外埠大大小小几百家商业公司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目前实力较强的仍是海王银河,手中掌控14000个终端,而且渗透力很强,已遍及乡镇一级市场。另外还有药山医药,其主要根据地在济南的药品市场,原来是散户经营,现在散户退出,药山居于其中。
, 百拇医药
无论是外来参战者还是本地的坚守者,都发出了“山东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是感慨。朱长浩说,山东商业竞争之激烈程度还有这样一个背景,在国家打开批发企业兴办的大门后,山东省是获批资格最多的一个省份,这导致了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多,而且良莠不齐。有山东业内人士呼吁:批得太多造成盲目竞争,应考虑医药市场本身的状况。
与此同时,山东省的医药商业近年来一直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据山东省经贸委医药处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省医药商业亏损1.3亿元。17个地级市中,有14个市及省属企业出现较大幅度亏损。从亏损面来看,山东省统计的131家企业中有87家亏损,亏损面达66.4%,不少企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朱长浩认为,现在是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但被几家垄断的局面在山东这个市场几年内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从全国范围看也同样如此。据统计,全国前100家商业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的66%以上的份额,销售超过50亿元的有8家,100亿的有3家。
“规模化、集约化是大的趋势,山东就是一个缩影。那些拥有上下游供应链资源、资金雄厚的企业最终将胜出。”朱长浩说。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3期, 百拇医药(康义瑶 陈国东)
一则关于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高管发生剧烈变动的消息近日在山东医药商业圈内迅速流传开来,并充斥着各种绘声绘色的版本。
“我们只是正常的高管分工变化。原来分管青岛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刘晓东现在作为执行总经理,其他都没有变动。”外界的肆意渲染令负责企业对外宣传工作的海王银河总经理秘书孙锦科有些无奈。
对于正在发生剧变、洗牌在即的山东医药商业领域而言,某些企业个体的变动与改革恰恰就是对整个商业大环境的映射。作为山东医药商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海王银河的一举一动又怎能不吸引外界的目光?
人事变动
关于“孔宪俊已变为名誉董事长,职权被集团方面削弱”一说,孙锦科予以了坚决否认:“这是孔总自己的意思与决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自己里里外外一手抓,他实在太累。”按照孙的说法,公司必须转变管理思路,更多从宏观上更好地全盘把握,所以需要一名得力助手来协助孔宪俊抓好具体的管理工作。“现在这项工作由刘晓东做,孔总专注于决策层面,将更有利于完善治理结构和提升工作效率。”
, 百拇医药
作为海王银河一路崛起的领军人物,海王银河董事长、总经理孔宪俊于企业而言,自然是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职位变动对企业的后续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影响,这也是引来外界诸多猜测的重要原因。
经过三年多地快速发展和扩张,海王银河在确立其龙头地位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据山东某制药企业人士透露,海王银河去年销售41亿元,利润率不到1%。今年海王银河圈地战略已基本结束,企业的主要思路是如何提高盈利能力。“假如再按照原来的模式继续扩张,资金链很可能紧绷。今年其销售还是41亿元的目标,但利润率希望提高到1%。”该人士说。
事实上,海王银河内部也意识到片面追求规模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于是,提升利润在现时变得格外迫切。
早在人事变动之前,一场变革在海王银河内部酝酿已久,并逐步开始实施。公司正在实施一项“双增双节”活动,即增收节支、增效节约。增加销售收入、增加利润来源;节约各种资本支出、节约各种费用开支。
, 百拇医药
据孙锦科透露,在经营模式的转变上,海王银河一是设立银河联盟,与药店终端更好地合作;二是实行事业部制经营,打造专业化的三大事业部——终端事业部、医院事业部、调拨事业部,以优化流程,控制成本。
“规模是手段,利润是目的。如果我们继续扩张,完全可以,但是那有什么用?零利润或者低利润的企业谈何竞争力?”海王银河一位内部人士为企业的变革作了注解。而山东药山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志涛也表示赞同:“作为山东的龙头企业,他们内部的调整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也体现了一个趋势,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追求良性发展,不是只盲目追求销量。”
对于商业公司所遭遇的境况,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表示理解。事实上,整个医药商业的资金配置都不顺畅,受到两头的挤压。生产企业要求现款现货,而医院的拖欠越来越严重。所以出现规模上去了,现金流就可能会有问题的局面。但如果不上规模,商业企业自身也很难办,在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将缺乏话语权和支配权,缺乏发展。
, 百拇医药
“海王银河要解决类似的问题并不难,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另一方面地方也会给予很大的支持。作为企业方面,实行新的战略来平衡和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是明智之举。”朱长浩说。
山东缩影
山东医药商业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不少企业正通过改制而崛起。如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济南药材站)、临沂医药集团等企业都通过改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山东医药市场的开放,一直对山东市场虎视眈眈的外来投资者也大举进入。九州通旗下的山东药山医药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耕耘,已初步站稳脚跟。就在一年前,北药鲁抗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被赋予“将打破海王银河一统山东省医药批发市场的局面”的重望。
业内人士分析,山东医药商业目前主要分布在胶济线两侧,包括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大地区市场。作为新的市场机会,山东第三终端市场潜力巨大,接近一个亿的人口,且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商业公司进行市场运作。因此,当地和外埠大大小小几百家商业公司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目前实力较强的仍是海王银河,手中掌控14000个终端,而且渗透力很强,已遍及乡镇一级市场。另外还有药山医药,其主要根据地在济南的药品市场,原来是散户经营,现在散户退出,药山居于其中。
, 百拇医药
无论是外来参战者还是本地的坚守者,都发出了“山东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是感慨。朱长浩说,山东商业竞争之激烈程度还有这样一个背景,在国家打开批发企业兴办的大门后,山东省是获批资格最多的一个省份,这导致了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多,而且良莠不齐。有山东业内人士呼吁:批得太多造成盲目竞争,应考虑医药市场本身的状况。
与此同时,山东省的医药商业近年来一直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据山东省经贸委医药处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省医药商业亏损1.3亿元。17个地级市中,有14个市及省属企业出现较大幅度亏损。从亏损面来看,山东省统计的131家企业中有87家亏损,亏损面达66.4%,不少企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朱长浩认为,现在是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但被几家垄断的局面在山东这个市场几年内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从全国范围看也同样如此。据统计,全国前100家商业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的66%以上的份额,销售超过50亿元的有8家,100亿的有3家。
“规模化、集约化是大的趋势,山东就是一个缩影。那些拥有上下游供应链资源、资金雄厚的企业最终将胜出。”朱长浩说。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3期, 百拇医药(康义瑶 陈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