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4期
编号:11162572
慢性房颤分步消融技术及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4期
     法国波尔多的Hocini教授分析了对慢性房颤进行分步消融的临床效果。

    所谓分步消融根治策略包括:肺静脉隔离、左房顶部消融线、冠状窦隔离、左房紊乱电活动的消融、二尖瓣峡部消融线。其目标是:①获得肺静脉及心脏大静脉的完全隔离;②使左房电活动呈现有序化,表现为激动周长延长和激动同步化;③进一步标测相对“有序”的房颤或房速,消融直至转为窦性心律;④完成并保证各消融线的连续和完整。

    Hocini教授等采用这一策略初期对60例耐药的慢性房颤患者(平均53±8岁,32%合并心衰)进行消融。前三个步骤即肺静脉隔离、心脏大静脉隔离(冠状窦/上腔静脉)和紊乱心房组织的消融(快速/碎裂/非同步的/最早激动信号)顺序为随机的,最后一步为左房顶部及二尖瓣峡部的线性消融。结果87%的患者房颤终止,其中第一步消融时3例患者房颤终止,第二步时12例终止,第三步时17例终止,第四步(线性消融)时20例房颤终止。在预测房颤不能终止的指标中,基础的房颤周长,尤其是周长<130ms,与手术失败密切相关。另外,房颤周长的增加程度在房颤终止组显著高于未能终止组[(41±9)ms 对(27±12)ms]。房颤未终止组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终止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该组研究均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能量在20~35ws。消融时间,肺静脉隔离平均花费(33±13)min、左房消融(20±11)min、冠状窦消融(12±6)min。

    这一前期研究结果显示,最初60例患者中95%为窦律,随访时间为(17±11)个月。而到目前总病例数已达135例,平均随访(17±19)个月,135例患者中117例(87%)在分步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未用药物或电转律。其中13%直接转为窦律,87%先转为房速。至目前仅有3例仍为持续性房颤。消融过程中转复或房颤周长延长的关键消融部位依次为左心耳基底部、冠状窦插入部位、肺静脉,其他依次为左房顶部、二尖瓣、间隔和左房后壁及上腔静脉。房颤转为房速或窦律时的消融部位主要有3个,即冠状窦、肺静脉和左心耳,之后为二尖瓣和左房顶部的线性消融。另外,三分之二的患者在转为窦律前先转为房速。其中40%为局灶性房速,60%为二尖瓣峡部、左房顶部或三尖瓣—腔静脉峡部的大折返性房速。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主要为左心耳(30%)、冠状窦(23%)、肺静脉(19%)。持续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在房颤终止组为46%,未终止组为56%。复发为房速的可能性在房颤终止组为95%,而在未终止组为45%。

    Hocini教授认为,①所有患者的左房紊乱组织的消融非常成功,因为这一步消融几乎囊括了所有既往采用的方法,但单独采用却成功率不高;②精确标测房颤终止前局灶或折返性心律失常非常重要;③线性消融要求消融线连续完整(包括二次消融中缝隙消融);④房颤无法终止可能与紊乱组织的消融漏失有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