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69887
护理人员心理卫生现状及调适技术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8日 《现代护理报》 2006.09.0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院竞争机制的引入,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在逐渐加大。以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护理管理者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21世纪护理管理发展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教研和临床的工作实际,对护理人员如何塑造身心健康,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创新,提高心理自觉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成因分析

    挑战与压力普遍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长久从事临床护理的护理人员,若维护不当、疏导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热情降低,甚至发生“心身耗竭综合征”。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

    1.职业快乐感缺失

    据有关学者对不同职业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护理职业群体中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确实高于普通人群。美国学者1986年的研究报告也部分证实了这一观点。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常常抱怨工作太累、工资待遇低、患者不理解等。尤其是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后,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患者及家人的语言伤害、人身纠缠、暴力侵害,甚至医疗问题的诉讼等等。医患关系异化、恶化现象所造成护理人员的不安全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 http://www.100md.com
    笔者曾于2004~2005年间,对93名在职护理人员采用团体答卷,统一指导语和操作方法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SAS)的问卷调查。该量表由20个条目构成,采用1~4级评分,累计各条目分为总粗分,总粗分×1.25为标准分。所有数据均在SPSS10.0统计软件包上处理。结果显示:SAS均分为35.7±7.01,显著高于全国常模(SAS常模为29.78±0.46),P<0.01。分析其主要的心理冲突为:①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与现实待遇相差较远,引起心理失衡;②缺乏决策自由;③共同参与、商议的权力受限;④对工作环境缺乏控制;⑤职业快乐感缺失。

    2.心理“不堪重负”

    护理人员的主观性“不堪重负”和心身症状以及主诉要多于医生和其他职业,这与护理人员本身的应激原有关。主要表现为:①护理人员绝大多数为女性,其生理特点和事业、家庭、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使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容易产生为自己、子女和家庭未来担忧等各种不良情绪;②快节奏的工作运转,循环往复的内容,容易在工作中发生失误、差错和事故,并由此产生消沉、悔恨、内疚的情绪;③在人际交往中护理人员常常是处于依附地位,更多地暴露真情实感,并受到患者的社会和心理等问题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3.自我认识偏差

    护理人员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认识有着较大的偏差。常常表现为:有的护理人员认为护士在医院中是处于较低层的工作,自己的口才、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如医生,因此,在与医生共同处理某些问题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怕被别人讥笑、出丑。平时总爱拿医生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越比越对自己丧失自信心。有的不但不能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近年来在护理人员中发生的自残、自杀事件已不足为怪。究其原因,主要是自我认识偏差,缺少对客观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冷静思考和分析,从而造成社会实践障碍、敏感多疑等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以心理干预,及时纠偏,否则将妨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影响护理质量。

    4.心身耗竭状态

    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了一个“心身耗竭综合征”的概念,简称BS(burnoutsyndrom)。并对BS作出解释:“它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并且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心身耗竭综合征”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单元,而是许多心理和躯体疾病的基本症状或前奏。最常见的表现是:疲乏感、厌倦感、力不从心感、无能感、淡漠、敌意、易激惹、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动机削弱、工作效能下降、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改变。如果自我保健不足,医疗机构管理中缺乏对护理人员人性化激励与关爱,长期在耗竭状态下工作的人不仅会漠视、敌视服务对象,也会把自己变成急需帮助的人,严重降低护理质量。
, http://www.100md.com
    所以,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随时需要在体能、智能和情感方面进行“充电”,否则有可能成为“无助的助人者”,酿成“助人者的苦难”。(注:助人者宽泛是指所有向别人提供帮助的人。本文中指的是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医护人员)

    护理人员应掌握的心理调适技术

    1.心理调适技术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调适就是“和顺舒适”。护理人员的心理调适技术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促进护士个体成长和健康所做的一种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改变、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帮助。然而,人只有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中,才能释放自己的一切思想,从中搞清楚自己的信念和态度。护理人员心理调适技术就是给护士创造了这样一个开放的、无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与自己对话,使护士感受生活的不同层面对自己身心的影响,发现自己最深层的思想和感情,并学会了解它们,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使身心恢复健康,个性更加成熟,自我更加完善。
, http://www.100md.com
    2.心理调适的方法

    (1)自我体验,释放内心情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矛盾的和自我伤害的负性情感,而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情感是怎样产生的或从哪里来的,但它的确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情绪,我们通过说或想,就可以将身心有伤害的负性情感释放出来。具体方法有:①充分地找寻并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学会合理宣泄,采用升华、幽默等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抵挡应激原的侵蚀。②开展“情商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知道情绪是大脑与身体相互协调和推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它需要随时意识、不断控制和调节,才能避免情绪“burn-out”(枯竭)。③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护理人员自信、自尊、自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护理工作客观要求护理人员要爱患者,对待患者如亲人,但许多护理人员却往往忽视自爱。因此,在心理行为训练时,要重点强调一个观点,即你想爱患者,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并通过帮助自己和关心自己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从中享受到快乐。

    (2)提高自我意识,发展理想自我:生活和工作中许多负性情感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它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心情和身体,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和体验去理解、发展和提高对身体的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的认识。具体方法有:①自我分析提问法。我们可以请大家不时地扪心自问: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与别人的界限在哪里?我为什么成长为现在这个样子?我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事?什么事物对于我很重要?我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有什么社会性的意义?我将怎样改变现状来成为理想中的白衣天使?通过分析和自问,使护理人员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强加于患者。②适度的分化法。适度的分化是成熟和有适应能力的标志。对于呈现低分化状态,即自立、自主程度低的护理人员,我们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积极鼓励、扶持她们建立自信,克服自卑,阻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心理的承受能力。并使她们能从中领悟出每一个人不要片面的追求完美,而要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③注意力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并且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活动中去,以缓解心理的紧张和压力,淡化和缩小心理上的自卑阴影;④循序渐进法。先寻找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容易做的事情去做,发挥最大潜能。这样成功后可以强化自信心和独立性。
, 百拇医药
    (3)建立积极信念,明确人生坐标:信念是一种看法,是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信念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精神和情感,进而影响健康。具体方法:①成功心理训练法。如采用角色扮演、制造情景、组织“收获优点”等方法,来确定适当的人生信念和价值立场。②布置作业。请写出目前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实现这些愿望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实现这些愿望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等等,通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和拟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步骤。③学会内部沟通。内部沟通是一种接近自己的模式,使你学会探测你的内心并与自己的心灵谈话和沟通,帮助你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内部有什么样的障碍或阻抗;你的本质是什么;通过主动学习,增加生活体验和感觉的方法,得到真实的东西。

    (4)加强亚文化意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生活中,国际、族际和人际交往频繁。交流沟通的障碍常常来自于害怕被拒绝或举止不当。有的护理人员与人交往时,因为未把握好交流的背景性、情景性因素,以致手足无措,不知所云。解决这个问题,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自己与患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别和相似性,知己知彼。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经历、自我意识和价值。在这方面,要注重加强社会人文学科的学习,其中的文化相对主义、多元文化观念,对于培养护士大度、宽容的人格有帮助。具体方法:①设计以平等、关切,且有同情心,顺利进行访谈及非语言交流的场景;②组织护理“心理剧”。即从护理信息的收集、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中来获得更新、更深的临床体验和认识,最终提高人际沟通等行为技巧,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产生互动效应和心理调适的目的。

    总之,21世纪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的维护及心理调适,一方面要注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要力求把可能在护理人员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限制在最小范围,控制在最低程度。另一方面,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她们的情绪、精力、智慧、才能、潜能等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作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卫生技术干部训练中心王娟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