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进药厂
政策性紧缩在市场上反馈出行业利润下滑,通路不畅的药厂举步维艰,纷纷保本甚至亏本叫卖。对于那些拥有通路的药界精英或家底雄厚的业外资本来说,现在是投资制药实业的良机吗?
卖厂热潮
一股药厂出售热潮正悄然出现。
冯先生是一间2006年新批药厂的法人代表,他刚刚在去年同一位合伙人共同投资3900万元人民币于陕西省咸阳市化工产业园区建了一家占地近60亩的药厂,近日却急于将其脱手。“我最倾向的方式是整体一次性转让,价格在保本线上下。”他告诉记者。
按其描述,该药厂地理优越,交通便利,环境良好。厂区总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于今年4月份通过国家GMP认证,产品剂型包括:胶囊、片剂、颗粒剂。企业为私企性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土地证,产权清晰,账务明确,转让手续简单。
, 百拇医药 对于为何要将这样一间新建药厂迅速转手,多年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的冯先生给出的解释是:尽管医药行业前景看好,但国家相关政策变化较多,需要企业具有规模效应,在科研上也不能滞后,才能抗击市场风险。加上私人投资制药实业面临的压力太大,让他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经冷静分析觉得自己的特长还是在销售上,才在不久前决定面向国内外投资商寻求合作与转让。
而记者在国际投资机构盛富资本国际有限公司近期公开的融资项目里看到,有两项为药厂转让项目。一为2004年11月25日注册成立的投资总额为4050万元人民币的某中外合资制药企业,另一家为1998年成立、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位于西安市内的一家以中成药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两间药厂都在寻求整体转让。
据调查,近期国内药品市场偏紧,难以为继而寻求出售的中小药厂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是亏本叫卖。
让人关心的是:卖的多了,有买家么?
, 百拇医药
买者想法
当然有!北京某药业集团公司近日就在本报连续刊载了求租和求售药品生产线和药品批准文号的广告。
“前来咨询的多数是想转卖药品批文的,但也有不少想转手药厂的。”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目前国内医药市场相对不景气,小药厂偏多,其中有些老板卖厂可能因不想继续做药,考虑转行;一些药厂虽然有厂房、设备,但营销能力差,加上还贷压力大,只能被迫出售。而一些拥有渠道优势的医药商业公司或大型零售企业希望通过掌控上游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产生了收购厂房的想法。当然,还有一些业外资本有意转行医药而想买药厂。毕竟目前医药行业要比其他领域投资回报理想,市场调整造成转让价格便宜,不失为进入的良机。
在市场低迷时进入制药实业,把事业做大,是众多有意涉足医药的有志之士的想法。“我们的强项在于较完备的营销网络,因此才敢于在逆市中打出收购药厂的广告。”该负责人强调。
, 百拇医药
就买家而言,一般不会选择类似冯先生的新厂。理由是“新厂的固定资产折旧及运行成本高,且在生产质量管理上经验不足,收购风险高”。相比之下,老厂有积累下来的管理和品牌优势,更受到青睐。
在收购价格上,投入产出比是买家首先要考虑的,如冯先生投资将近4000万的药厂,以目前的环境很难会给出高于该价格的买价。当然,买家所期待的药厂并非越便宜越好,还要看企业发展规划,产品,产能如何。若有独家品种则更具优势。
但普遍看来,买家均认为新药现在比较难推,因新药审批越来越严格,营销模式也不同于以前,这些都加大了新药推广的市场风险。如此前抗生素或针剂类的药品利润空间大,大家会抢着代理这些品种,这类药厂效益也好。市场环境改变以后,该类品种反而难以转手。倒是普药成了抢手货,如果一家老药厂普药品种多的话,转手机会也多。
当然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如有些企业在零售方面渠道资源丰富,可能就会选择OTC品种较多的厂家。
, 百拇医药
资本态度
其实不仅发生在中小制药企业的买卖需求增多,从近期类似三九医药集团资产拍卖和天目山药业股权改制来看,在医药行业内发生于资本层面的活动也不少。在资本眼中,目前是不是进入药业的最好时机?
“药厂买卖热潮是受短期政策环境影响。一些本身资金不充裕的药厂其GMP改造靠贷款完成,如今市场疲软,偿贷压力加大,加上受近期银行加息影响,只好挂牌卖厂。”多年关注医药行业的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仕元如是认为。
在他看来,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不明朗依然是阻碍这些高层资本进入的门槛。中国的药品流通开放较早,已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但医疗卫生行业还远没有国际化,大量的资本只能观望。只有在这一块放开之后,才会给制药企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整个卫生产业的发展。
“国家应尽快明确公共卫生政策,推进医疗机构改革,否则制药行业想迅速发展也将因缺乏资本支撑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张仕元说。
, http://www.100md.com
不过,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医疗市场迅速转旺也是不现实的。张仕元将中国目前的情况与上个世纪80~90年代后期的欧洲进行了比较。当时欧洲加强政府对药品的价格管制,许多大的制药公司纷纷将总部迁移到美国,造成欧洲制药行业不景气。目前中国政府也对公共医疗卫生的支出进行干预,对药价进行宏观调控。现在,包括欧美等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广泛在对社会卫生消费积极干预,控制药品价格,那种药品高毛利的时代或许一去不复返。
只是,与欧美不同的是,中国的卫生消费水平还不高,医药产业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或许在政府放开医疗产业的时候,才是买药厂的最好时机。
“如果是一间较成熟的药厂,有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团队,有不错的品种还是可以考虑的。但除非是看好了这个产业的远景准备好做长线投入,不在乎一两年的市场疲软,否则还可以耐心再挑选两年。”张仕元最后说。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4期, http://www.100md.com(刘正午)
卖厂热潮
一股药厂出售热潮正悄然出现。
冯先生是一间2006年新批药厂的法人代表,他刚刚在去年同一位合伙人共同投资3900万元人民币于陕西省咸阳市化工产业园区建了一家占地近60亩的药厂,近日却急于将其脱手。“我最倾向的方式是整体一次性转让,价格在保本线上下。”他告诉记者。
按其描述,该药厂地理优越,交通便利,环境良好。厂区总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于今年4月份通过国家GMP认证,产品剂型包括:胶囊、片剂、颗粒剂。企业为私企性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土地证,产权清晰,账务明确,转让手续简单。
, 百拇医药 对于为何要将这样一间新建药厂迅速转手,多年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的冯先生给出的解释是:尽管医药行业前景看好,但国家相关政策变化较多,需要企业具有规模效应,在科研上也不能滞后,才能抗击市场风险。加上私人投资制药实业面临的压力太大,让他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经冷静分析觉得自己的特长还是在销售上,才在不久前决定面向国内外投资商寻求合作与转让。
而记者在国际投资机构盛富资本国际有限公司近期公开的融资项目里看到,有两项为药厂转让项目。一为2004年11月25日注册成立的投资总额为4050万元人民币的某中外合资制药企业,另一家为1998年成立、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位于西安市内的一家以中成药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两间药厂都在寻求整体转让。
据调查,近期国内药品市场偏紧,难以为继而寻求出售的中小药厂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是亏本叫卖。
让人关心的是:卖的多了,有买家么?
, 百拇医药
买者想法
当然有!北京某药业集团公司近日就在本报连续刊载了求租和求售药品生产线和药品批准文号的广告。
“前来咨询的多数是想转卖药品批文的,但也有不少想转手药厂的。”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目前国内医药市场相对不景气,小药厂偏多,其中有些老板卖厂可能因不想继续做药,考虑转行;一些药厂虽然有厂房、设备,但营销能力差,加上还贷压力大,只能被迫出售。而一些拥有渠道优势的医药商业公司或大型零售企业希望通过掌控上游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产生了收购厂房的想法。当然,还有一些业外资本有意转行医药而想买药厂。毕竟目前医药行业要比其他领域投资回报理想,市场调整造成转让价格便宜,不失为进入的良机。
在市场低迷时进入制药实业,把事业做大,是众多有意涉足医药的有志之士的想法。“我们的强项在于较完备的营销网络,因此才敢于在逆市中打出收购药厂的广告。”该负责人强调。
, 百拇医药
就买家而言,一般不会选择类似冯先生的新厂。理由是“新厂的固定资产折旧及运行成本高,且在生产质量管理上经验不足,收购风险高”。相比之下,老厂有积累下来的管理和品牌优势,更受到青睐。
在收购价格上,投入产出比是买家首先要考虑的,如冯先生投资将近4000万的药厂,以目前的环境很难会给出高于该价格的买价。当然,买家所期待的药厂并非越便宜越好,还要看企业发展规划,产品,产能如何。若有独家品种则更具优势。
但普遍看来,买家均认为新药现在比较难推,因新药审批越来越严格,营销模式也不同于以前,这些都加大了新药推广的市场风险。如此前抗生素或针剂类的药品利润空间大,大家会抢着代理这些品种,这类药厂效益也好。市场环境改变以后,该类品种反而难以转手。倒是普药成了抢手货,如果一家老药厂普药品种多的话,转手机会也多。
当然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如有些企业在零售方面渠道资源丰富,可能就会选择OTC品种较多的厂家。
, 百拇医药
资本态度
其实不仅发生在中小制药企业的买卖需求增多,从近期类似三九医药集团资产拍卖和天目山药业股权改制来看,在医药行业内发生于资本层面的活动也不少。在资本眼中,目前是不是进入药业的最好时机?
“药厂买卖热潮是受短期政策环境影响。一些本身资金不充裕的药厂其GMP改造靠贷款完成,如今市场疲软,偿贷压力加大,加上受近期银行加息影响,只好挂牌卖厂。”多年关注医药行业的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仕元如是认为。
在他看来,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不明朗依然是阻碍这些高层资本进入的门槛。中国的药品流通开放较早,已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但医疗卫生行业还远没有国际化,大量的资本只能观望。只有在这一块放开之后,才会给制药企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整个卫生产业的发展。
“国家应尽快明确公共卫生政策,推进医疗机构改革,否则制药行业想迅速发展也将因缺乏资本支撑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张仕元说。
, http://www.100md.com
不过,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医疗市场迅速转旺也是不现实的。张仕元将中国目前的情况与上个世纪80~90年代后期的欧洲进行了比较。当时欧洲加强政府对药品的价格管制,许多大的制药公司纷纷将总部迁移到美国,造成欧洲制药行业不景气。目前中国政府也对公共医疗卫生的支出进行干预,对药价进行宏观调控。现在,包括欧美等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广泛在对社会卫生消费积极干预,控制药品价格,那种药品高毛利的时代或许一去不复返。
只是,与欧美不同的是,中国的卫生消费水平还不高,医药产业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或许在政府放开医疗产业的时候,才是买药厂的最好时机。
“如果是一间较成熟的药厂,有一个比较好的管理团队,有不错的品种还是可以考虑的。但除非是看好了这个产业的远景准备好做长线投入,不在乎一两年的市场疲软,否则还可以耐心再挑选两年。”张仕元最后说。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4期, http://www.100md.com(刘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