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168694
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168例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9期
     我院驻地平均海拔3900m,高原心脏病是我科常见病,由于大气压及大气氧分压均只有海平面的60%左右,因此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发症多,常伴有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红细胞增多症等多脏器损害。预后差,死亡率高,预防及对症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的168例高原心脏病心衰患者的护理经验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24例,女44例;年龄16~72岁,平均52.5岁;藏族6例,汉族146例,回族16例;所有病例均依据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的诊断标准[1]明确诊断为高原心脏病,其中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68例,Ⅳ级52例;死亡18例。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1)保持病区安静,保证患者充分休息;(2)饮食以低盐、易消化为主;(3)准确记录24h出人量;(4)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5)保持大便通畅;(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 高原心脏病心衰并发症的护理

    3.1 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宜取半卧位体位;(3)吸氧是首要的治疗,并要求早期、及时,以持续低流量(2~4L/min)给氧为宜。(4)合理应用抗生素,最好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5)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半流质饮食;(6)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行雾化吸入或定时翻身叩背以助痰液咳出。

    3.2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1)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患者应静卧休息,尽量减少翻动,以免加重出血;(3)严密观察神志、脉搏、血压变化,每30~60min测量1次血压;(4)暂禁食,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给予温凉清淡流汁饮食;(5)准确记录出入量;(6)加强心理护理:由于大量出血,特别是呕血的患者,易产生恐惧、紧张、烦躁等情绪,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加重出血。对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耐心细致地介绍出血的特点,及时讲解病情转归,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3.3 合并红细胞增多症护理 高原心脏病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常同时存在,同时又互为因果使病情加重或复杂化,在病情危重时常采取放血疗法。护理要点:(1)放血前要详细了解病史,简短向患者介绍放血治疗的必要性和过程,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嘱病人要多饮水,既可稀释血液,又可防止因抽血引起不适感;(2)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出血现象;(3)放血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以防受凉;(4)严格无菌操作;(5)放血后应输入等量等渗盐水。

     4 讨论

    本组病例中死亡18例,多与高原心脏病合并脑、肺、肾、消化道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加强正确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防止高原心脏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益处。在出院指导中特别强调:(1)家庭氧疗:坚持家庭长期氧疗可改善缺氧症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部分逆转各器官的损害;(2)避免受凉,以防呼吸道感染;(3)进行适当锻炼,以掌握合适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度,提高机体抵抗力;(4)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5)定期门诊随访;(6)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防病、治病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减少了住院次数,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临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意义重大,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高原医学杂志,1996,6(1):3.

    (编辑:陈 沁)

    作者单位: 857000 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内科, http://www.100md.com(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