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783
大环内酯类新生代合力推市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5期(总第2360期 2006.09.1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上市的一种14环~16环抗生素,其典型代表为红霉素,其他产品包括有白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和交沙霉素等。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开始试生产红霉素,当时全国产量仅几百公斤,随后又开发出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等系列产品。由于红霉素和无味红霉素等第一代产品副作用较大,而且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目前在临床中的使用量已大大减少。

    从80年代至今,国外大力开发第二代红霉素新品(以红霉素碱为原料经化学结构修饰而成),现已形成以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为代表的红霉素系列新产品,这些新产品自问世后旋即在国际市场上的走俏,从而带动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整体地位的提升。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上升到国际抗感染药物市场的第4位(前3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半合成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而红霉素类产品则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88%的份额。

    据了解,世界红霉素原料药的产量自1985年以来一直在持续上升。1985年,全球红霉素产量为1600吨(其中200吨为饲料添加剂),1993年为2100吨(饲料添加剂为800吨),2002年为2300吨,估计2005年全球红霉素总产量为3000~3500吨。但在红霉素产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其国际市场售价却在不断下跌:1979年红霉素国际市场平均交易价为150美元(单位:公斤,下同),1987年为115美元,1986年为90~100美元;1993年为85美元,1995年为83美元,2002年为68美元,2005年稍有反弹,价位升到了73~75美元。
, http://www.100md.com
    据国外最新报道,全球九大红霉素原料药生产商为美国艾伯特、礼来、FERMIC(墨西哥)、Biochemic(欧洲)、罗氏、汽巴嘉基、CKB(韩国)和ALEMBIC(印度)公司。我国虽然有多达上百家的红霉素生产企业,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尚无一家企业进入全球九大红霉素供应商行列。

    由于第二代红霉素产品(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疗效显著,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巨大,国内生产第二代红霉素产品的企业总数已超过110家(其中原料药生产厂约20~30家)。在国际市场上,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单品种年销售额均已超过15亿美元。据西方经济学家预测:到2010年红霉素系列产品的全球市场总规模将达70亿美元以上,市场前景令人乐观。

    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出口主要集中的品种:硫氰酸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硫氰酸红霉素是出口排第1位的品种,2006年上半年,硫氰酸红霉素占据出口总量的87.30%份额,与2004、2005年相比,出口份额明显增长。
, 百拇医药
    硫氰酸红霉素是合成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半合成红霉素的主要中间体产品,也是生产其他红霉素新品的基本原料。国际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缺口较大。2004年我国硫氰酸红霉素总产量已达1050吨,出口约占60%(650吨),主要出口对象为东南亚国家、印度和孟加拉等,其中以对马来西亚出口数量最多(约占我国出口硫氰酸红霉素的7成)。

    琥乙红霉素与依托红霉素由于价格低廉且上市时间较长,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尤其乡村医院/诊所)仍有一定市场。如国内最大的红霉素生产企业西安利君集团去年的琥乙红霉素产销量仍高达260多吨,位居全国第一。江苏镇江制药厂、湖南岳阳制药厂、广东台山化学制药公司、四川内江制药、河南天方药业等国内企业的琥乙红霉素产量合计也有近200吨。估计目前国内琥乙红霉素产量在400~420吨左右。依托红霉素全国产量约数10吨。

    可以肯定,随着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红霉素第二代产品的继续畅销以及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第三代红霉素产品(喹红霉素、泰利特等)问世的强力“挤压”效应下,今后第一代红霉素市场将逐渐萎缩。但在我国(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低收入人群中,第一代红霉素仍会有一定市场销量,至少在10年内不会轻易退出市场。
, http://www.100md.com
    第二代热点品种走势

    罗红霉素脚步放缓

    罗红霉素最早系由法国Roussel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日本大正制药和美国雅培等公司同时获得该产品的生产许可。1996年全球罗红霉素销售额已达11亿美元,去年估计在18亿~19亿美元。2000年罗红霉素被评为“全球十大畅销抗生素产品”之一。

    迄今为止,我国已有15家制药公司获准生产罗红霉素原料药,而制剂厂更多达90家。据悉,国内医院的罗红霉素销售金额已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40%~5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头号大环内酯类药品。据有关部门推测,目前,国内罗红霉素原料药年产量大约为180~190吨,其市场已接近饱和。国内厂家中的哈药六厂、江苏爱普森药业、扬子江药业、丽珠医药集团和浙江震元制药等5家企业的罗红霉素产量合计占了罗红霉素总产量的85%,其他的10家企业仅占15%。由于国内市场罗红霉素需求量大,故国内所产罗红霉素基本用于内销(出口仅10~20吨)。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共计生产7亿~8亿粒罗红霉素胶囊(片剂)。但近2年来,罗红霉素市场增长速度趋慢,与前几年罗红霉素年增长20%的高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
, 百拇医药
    克拉霉素有潜可挖

    国外在1993年开始生产克拉霉素,迄今为止克拉霉素已在50余国上市。2000年国际市场上克拉霉素总销售额达12.41亿美元,2005年为15.3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我国从2004年起开始生产克拉霉素,目前产量较大的克拉霉素生产厂有杭州中美华东制药公司、岳阳中湘康神公司、朝阳制药厂等。此外,西安利君集团、江苏恒瑞制药公司等也有一定的产量。据有关部门估计,去年克拉霉素国内总产量为15~17吨。

    近几年来国内临床医学界已认识并接受了克拉霉素这一只第二代红霉素新品的用途。国内医院中克拉霉素用药量已连续3年猛增,去年全国医院克拉霉素销售额达6.5亿元人民币。由于克拉霉素在我国上市较晚,故仍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属于一只有潜力的红霉素新产品。

    阿奇霉素炙手可热

    阿奇霉素在国外上市也只有几年时间,但到目前已是国际抗感染药物市场上一只炙手可热的产品。2004年全球阿奇霉素销量已达18.51亿美元。
, http://www.100md.com
    由于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用途有所不同,它能代替大观霉素用于治疗淋病、衣原体感染、梅素螺旋体等性传播疾病,且疗效显著,故国际市场对阿奇霉素需求量颇大。我国在2000年开始试产阿奇霉素。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国内阿奇霉素产量迅速上升。2002年,北京太洋药业、石药集团与哈药集团等3家企业的阿奇霉素产量合计达48吨。据悉,2005年,我国阿奇霉素原料药总产量已达120吨,其中出口占80%。由于阿奇霉素国际市场出口行情看好,国内已有多达20余家企业上马生产。鉴于阿奇霉素在治疗性病方面的特殊优势(疗效胜于现有抗生素类药品),国内各大中医院均已将阿奇霉素作为常用一线药物。估计阿奇霉素在国内市场的年增长率达20%左右。去年阿奇霉素全国的总销售额超过25亿元,从而成为红霉素系列产品中的后起之秀。据国内医药界权威人士预测,我国国内市场对阿奇霉素原料药的最大容量为80~100吨(目前尚不到1/4),故市场潜力巨大。

    另据国内媒体报道,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启元药业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红霉素中间体生产基地。去年该公司的硫氰酸红霉素产量已达2800吨,约占国内硫氰酸红霉素总产量的65%。目前该公司正在改造其生产线,预计几年后,启元药业的硫氰酸红霉素产量可达5000吨(将占国际市场的68%)。此外,启元药业拟建年产100吨克拉霉素生产线从而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红霉素中间体原料与二代红霉素生产基地。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5期, http://www.100md.com(徐铮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