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体系应该是“正三角”
近日,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表观点。他指出——
本报综合报道 上周,一则关于“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将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的消息出现在卫生部官方网站上。中国政府网是今年初正式开通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蒋作君此次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问题”在该网站上进行在线访谈,进一步表明了有关部门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此的高度关注。
就在9月7日上午,蒋作君如期接受了专访,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在线网友的提问。
◆ 将社区公共卫生纳入预算
蒋作君在专访刚开始时坦言,社区卫生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这么多医院,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是为大多数人提供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而不是为少数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这涉及到我们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体系怎么设计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医疗体系应该是‘正三角’,上面小,下面大,这是由国情决定的。”他表示,现在大医院就诊的60%甚至6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在社区得到诊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正是要使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能在社区得到解决。
, 百拇医药
谈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的投入首先要保证。蒋作君特别提到,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将社区公共卫生纳入预算,中部地区人均3元,西部地区人均4元。另外,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基本设备的配置、人员培训有关费用,都会给予适当的支持。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支持本省比较困难的地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更重要的是市辖区和设区的市承担发展社区的主要责任。
◆规范全科医生任职资格
有关全科医师任职资格的问题,蒋作君强调,国家已经建立了全科医师任职资格的制度,一方面是转,另一方面是升。
所谓“转”,就是具有初级职称的医生、护士(不是全科医学方面的)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卫生部门注册,才可以从事全科医学的工作。具有中级职称、副高职称、高级职称但不是全科医师类别的医生,到社区从事全科医学也要经过培训,合格之后方可上岗。“升”就是考试,是为适应全科医生任职资格制度而规定的。
, 百拇医药
◆对公立/私立一视同仁
据官方数据统计,目前在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8%的市辖区和一些县级市均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万个。在这些数据里,私人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多大比重,是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蒋作君回复说:“总的来讲,全国的卫生机构有30万个,私人办的占了一半以上,但是社区卫生这一块,私人办的还不是很多,因为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他强调说:“我们鼓励社会力量进社区,但个人办社区卫生不像办医院那样有积极性,因为办医院是营利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是非营利性的。”
那么,一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关部门是否会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扶持?有网友提出,部分民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编制、资金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没有保障。蒋作君则表示,国家的政策中对公立和私人办准入条件是一样的,从事公共卫生,政府要给予补助,符合条件的,也能纳入定点。“再好的文件都需要执行落实,而执行落实取决于执行落实人的水平和素质。对此我们也将加大督导力度。”
, http://www.100md.com
◆与大医院适当拉开报销比例
为了社区居民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蒋作君透露说,除了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将符合规定的这些卫生项目纳入支付范围之外,还有一项比较实的措施是会适当拉大居民到大医院和社区看病的报销比例档次。“也就是说,这个病在社区能看的,你要到大医院看,报销比例会低一点;到社区看,报销比例高一点,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方便的服务。”
◆适当放宽部分药企销售利润率
对于正准备或已经进入第三终端城市社区淘金的药企而言,此次在线访谈传出的消息对这部分企业的终端开拓也将是一大利好。
蒋作君明确指出,卫生部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用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药物。在这方面,有关部门的态度是,要降低药品的加成率,严格控制政府定价的药品的零售价,弱化药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不能以药养医。同时他特别指出,将鼓励医药生产厂家生产一些廉价的基本药物,通过定点生产、简化包装、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药品成本,并对生产基本药品、廉价药品的厂家适当放宽销售利润率。
◆加强内外监管
在回答网友提出的关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问题时,蒋作君表示,监管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社区卫生机构内部的各项制度要完善(尤其是用人制度)。要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要完善竞聘、解聘、辞聘制度,定编不定人;第二,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第三,将社区居民满不满意、欢不欢迎作为考核社区工作开展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通过以上三方面的监管,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刘莉)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7期, 百拇医药
本报综合报道 上周,一则关于“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将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的消息出现在卫生部官方网站上。中国政府网是今年初正式开通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蒋作君此次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问题”在该网站上进行在线访谈,进一步表明了有关部门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此的高度关注。
就在9月7日上午,蒋作君如期接受了专访,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在线网友的提问。
◆ 将社区公共卫生纳入预算
蒋作君在专访刚开始时坦言,社区卫生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这么多医院,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是为大多数人提供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而不是为少数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这涉及到我们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体系怎么设计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医疗体系应该是‘正三角’,上面小,下面大,这是由国情决定的。”他表示,现在大医院就诊的60%甚至6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在社区得到诊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正是要使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能在社区得到解决。
, 百拇医药
谈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的投入首先要保证。蒋作君特别提到,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将社区公共卫生纳入预算,中部地区人均3元,西部地区人均4元。另外,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基本设备的配置、人员培训有关费用,都会给予适当的支持。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支持本省比较困难的地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更重要的是市辖区和设区的市承担发展社区的主要责任。
◆规范全科医生任职资格
有关全科医师任职资格的问题,蒋作君强调,国家已经建立了全科医师任职资格的制度,一方面是转,另一方面是升。
所谓“转”,就是具有初级职称的医生、护士(不是全科医学方面的)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卫生部门注册,才可以从事全科医学的工作。具有中级职称、副高职称、高级职称但不是全科医师类别的医生,到社区从事全科医学也要经过培训,合格之后方可上岗。“升”就是考试,是为适应全科医生任职资格制度而规定的。
, 百拇医药
◆对公立/私立一视同仁
据官方数据统计,目前在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8%的市辖区和一些县级市均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万个。在这些数据里,私人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多大比重,是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蒋作君回复说:“总的来讲,全国的卫生机构有30万个,私人办的占了一半以上,但是社区卫生这一块,私人办的还不是很多,因为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他强调说:“我们鼓励社会力量进社区,但个人办社区卫生不像办医院那样有积极性,因为办医院是营利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是非营利性的。”
那么,一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关部门是否会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扶持?有网友提出,部分民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编制、资金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没有保障。蒋作君则表示,国家的政策中对公立和私人办准入条件是一样的,从事公共卫生,政府要给予补助,符合条件的,也能纳入定点。“再好的文件都需要执行落实,而执行落实取决于执行落实人的水平和素质。对此我们也将加大督导力度。”
, http://www.100md.com
◆与大医院适当拉开报销比例
为了社区居民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蒋作君透露说,除了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将符合规定的这些卫生项目纳入支付范围之外,还有一项比较实的措施是会适当拉大居民到大医院和社区看病的报销比例档次。“也就是说,这个病在社区能看的,你要到大医院看,报销比例会低一点;到社区看,报销比例高一点,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方便的服务。”
◆适当放宽部分药企销售利润率
对于正准备或已经进入第三终端城市社区淘金的药企而言,此次在线访谈传出的消息对这部分企业的终端开拓也将是一大利好。
蒋作君明确指出,卫生部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用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药物。在这方面,有关部门的态度是,要降低药品的加成率,严格控制政府定价的药品的零售价,弱化药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不能以药养医。同时他特别指出,将鼓励医药生产厂家生产一些廉价的基本药物,通过定点生产、简化包装、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药品成本,并对生产基本药品、廉价药品的厂家适当放宽销售利润率。
◆加强内外监管
在回答网友提出的关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问题时,蒋作君表示,监管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社区卫生机构内部的各项制度要完善(尤其是用人制度)。要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要完善竞聘、解聘、辞聘制度,定编不定人;第二,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第三,将社区居民满不满意、欢不欢迎作为考核社区工作开展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通过以上三方面的监管,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刘莉)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7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