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40150
三秋气候各不同 保健养生有侧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1日 《家庭医生报》 2006年第37期(总第1074期 2006.09.11)
     人们在经过了夏季炎热酷暑之后,开始步入凉爽的秋季,随着气候的改变,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也应随季节变化做出相应调整。这时稍有不慎,不仅容易患病,旧病也易复发。这个秋天该如何度过?哪些方面需要多加预防?本期《保健养生》版针对秋季养生的种种疑问推出专版,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本版编辑

    初秋 初秋时节,盛夏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高,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所以,这个时期的养生不仅要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侵袭肌体。尤其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长时间休息、乘凉和在外露宿,晚间睡眠腹部要注意盖一床毛巾被或凉被等,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保护脾胃,适当多进温食,有健脾除湿作用的药食两用品。节制冷食冷饮,不吃不洁瓜果,以免诱发肠炎、痢疾等症。此外,还要注意防止蚊虫叮咬,预防乙脑、疟疾等病的发生。

    中秋 “白露”节气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这个时期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室内要适当保持一定湿度,重视补充肌体水分,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适当多吃些芝麻、胡桃仁、银耳、萝卜、西红柿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晚秋 中秋节过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从而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注意增减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太多,以有利于肌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但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宿疾者,在防寒保暖的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危险疾病的突然发作。

    另外,秋雨绵绵,秋风瑟瑟,气压较低,气候变化剧烈,这个时候人们最容易感到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特别是老人和在外游子,在阴雨天更显得格外沮丧萎靡。所以秋天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 百拇医药(孙清廉 四川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