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馆藏 彰显藏医药文化无穷魅力
作者:记者 胥晓琦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6-9-11报道
座落在青藏高原的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被蓝天、白云和远山映衬得格外壮观、辉煌。它已成为青海省西宁市的新地标建筑。9月9日上午,博物馆前人头攒动、喜气洋洋,迎着礼炮打出的彩带花雨,记者随人群涌进了博物馆大厅。馆内富丽堂皇、藏文化浓郁的建筑艺术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藏医药展品,令所有参观者赞叹不已。
《药王城》唐卡
博物馆大厅内,迎门高悬着一幅绚丽多彩、美仑美奂的巨幅《药王城》唐卡。这幅唐卡是由40位技术高超的艺人,以青海传统的堆秀方法,历时一年才完成制做的。《药王城》唐卡描绘的是一个藏族人民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藏医药的始祖——药王佛曼吉拉是释加摩尼的化身。在一座美丽城池中央,有一座富丽堂皇的无量宫就是药王城。药王佛端坐无量宫中,周围有许多仙人在与药王佛谈论各种问题或听他讲解藏医药学知识。在无量宫四周的山上还布满了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看着这幅《药王城》唐卡,既是在欣赏珍贵的艺术品,也是在领悟耐人寻味的哲理。
, 百拇医药
曼 唐
走进曼唐·器械展厅,首先吸引人们目光的是一幅幅绘制精美细致的曼唐。据介绍,在藏医学发展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一种形象的教具即曼唐。“曼”是医或药的意思,“唐”则是藏文化中唐卡的简称,曼唐就是藏医用教学挂图。它以彩图形式把藏医学的全部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世界医学史上亦属罕见,对传播藏医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为世界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器 械
在曼唐·器械展厅里,另一类令人惊呆的展品,是丰富的藏医传统手术器械。据考证,距今4000多年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就已进行过穿颅手术。他们在生活、劳动、战争中,颅骨受损伤后,骨碎片压在大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痉挛、癫狂,特别是不堪忍受的剧烈头痛突然发作。那时,藏族先民就已知道,在颅骨上打个洞,以便给在颅腔中作祟的“精灵”提供一条逸出的道路,就能解除病痛。这种手术由类似巫医的专门职业者施行。这也就是说,藏族先民早已具备朴素的解剖学或人体学知识。相传,西藏阿夏地区的藏医曾用金针刀具,为第31代藏王达日年赛治好了他的先天盲。由此可见,早在公元5世纪中叶,藏医就曾用手术治疗过盲眼,这在世界眼科史上可能为首创,尽管因受佛教文化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手术在藏医临床的应用逐渐受到一些限制,但仍然保留了许多用于外治的手术方法和医疗器械。藏医的外治分为温、粗、猛三类方法。施术时,无痛苦者如药浴即为温法,痛苦较轻者如放血、艾灸为粗法,痛苦较甚者如割、拔等为猛法。因此,器械在藏医药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藏医药学理论体系形成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百拇医药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博物馆二楼的彩绘大观展厅内,陈列着由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和云南五省的400多位藏、土、蒙、汉族学者、专家和顶级画师,以金粉、玉石、珊瑚等为颜料,用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大观》。这幅精美绝伦、包罗万象的画卷,由藏画大师宗者拉杰总策划,历经27年才完成。画卷全长618米、宽2﹒5米,以藏族历史和藏传佛教各教派为主线,生动地表现了藏族人民对宇宙形成、人类产生、社会变化以及未来世界等的认识,其中,10%的内容直接与藏医药有关。画面气势磅礴如虹、色彩灿烂夺目、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这幅巨型长画卷不仅继承、弘扬了藏族人民特有的绘画世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现已受到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将藏医药文化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于世界的大舞台,其无限魅力使参观的人们留连忘返。, 百拇医药
座落在青藏高原的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被蓝天、白云和远山映衬得格外壮观、辉煌。它已成为青海省西宁市的新地标建筑。9月9日上午,博物馆前人头攒动、喜气洋洋,迎着礼炮打出的彩带花雨,记者随人群涌进了博物馆大厅。馆内富丽堂皇、藏文化浓郁的建筑艺术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藏医药展品,令所有参观者赞叹不已。
《药王城》唐卡
博物馆大厅内,迎门高悬着一幅绚丽多彩、美仑美奂的巨幅《药王城》唐卡。这幅唐卡是由40位技术高超的艺人,以青海传统的堆秀方法,历时一年才完成制做的。《药王城》唐卡描绘的是一个藏族人民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藏医药的始祖——药王佛曼吉拉是释加摩尼的化身。在一座美丽城池中央,有一座富丽堂皇的无量宫就是药王城。药王佛端坐无量宫中,周围有许多仙人在与药王佛谈论各种问题或听他讲解藏医药学知识。在无量宫四周的山上还布满了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看着这幅《药王城》唐卡,既是在欣赏珍贵的艺术品,也是在领悟耐人寻味的哲理。
, 百拇医药
曼 唐
走进曼唐·器械展厅,首先吸引人们目光的是一幅幅绘制精美细致的曼唐。据介绍,在藏医学发展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一种形象的教具即曼唐。“曼”是医或药的意思,“唐”则是藏文化中唐卡的简称,曼唐就是藏医用教学挂图。它以彩图形式把藏医学的全部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世界医学史上亦属罕见,对传播藏医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为世界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器 械
在曼唐·器械展厅里,另一类令人惊呆的展品,是丰富的藏医传统手术器械。据考证,距今4000多年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就已进行过穿颅手术。他们在生活、劳动、战争中,颅骨受损伤后,骨碎片压在大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痉挛、癫狂,特别是不堪忍受的剧烈头痛突然发作。那时,藏族先民就已知道,在颅骨上打个洞,以便给在颅腔中作祟的“精灵”提供一条逸出的道路,就能解除病痛。这种手术由类似巫医的专门职业者施行。这也就是说,藏族先民早已具备朴素的解剖学或人体学知识。相传,西藏阿夏地区的藏医曾用金针刀具,为第31代藏王达日年赛治好了他的先天盲。由此可见,早在公元5世纪中叶,藏医就曾用手术治疗过盲眼,这在世界眼科史上可能为首创,尽管因受佛教文化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手术在藏医临床的应用逐渐受到一些限制,但仍然保留了许多用于外治的手术方法和医疗器械。藏医的外治分为温、粗、猛三类方法。施术时,无痛苦者如药浴即为温法,痛苦较轻者如放血、艾灸为粗法,痛苦较甚者如割、拔等为猛法。因此,器械在藏医药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藏医药学理论体系形成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百拇医药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博物馆二楼的彩绘大观展厅内,陈列着由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和云南五省的400多位藏、土、蒙、汉族学者、专家和顶级画师,以金粉、玉石、珊瑚等为颜料,用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大观》。这幅精美绝伦、包罗万象的画卷,由藏画大师宗者拉杰总策划,历经27年才完成。画卷全长618米、宽2﹒5米,以藏族历史和藏传佛教各教派为主线,生动地表现了藏族人民对宇宙形成、人类产生、社会变化以及未来世界等的认识,其中,10%的内容直接与藏医药有关。画面气势磅礴如虹、色彩灿烂夺目、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这幅巨型长画卷不仅继承、弘扬了藏族人民特有的绘画世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现已受到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将藏医药文化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于世界的大舞台,其无限魅力使参观的人们留连忘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