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提升促产业良性发展
——青霉素调价后的市场反应
预计,下半年随着旺季的到来以及这次青霉素制剂产品调价的利好消息影响,青霉素价格会再次上扬,供货稳定。目前企业都已做好准备,希望在下半年加强销售力度,使青霉素系列产品能够有一个大的销售高峰。
2006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制定青霉素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排名首位的80万单位的青霉素粉针每支最高零售价由0.71元上调到0.92元。在社会舆论大呼药价高企的今天,这次调价与以往单纯降价不同,青霉素等基础药品价格有所提升,表明了国家发改委为保证人民基本用药,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更科学的价格调控,一方面抑制药品价格过高,另一方面通过价格调整抑制不合理用药,同时引导企业、医院生产使用基础用药。
药价高企与体制相关
从1997年至今,国家已经实行了19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种,累计金额达到900亿元,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效果,青霉素等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在医院难见踪影,高价药品却大行其道,这种现象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以药养医”的体制是分不开的。
, http://www.100md.com
我国药品80%~85%通过医院销售,医院对用药、购药具有垄断性。从1989年开始,政府对医疗机构实行定额投入,医疗机构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政府不再对医疗机构的盈亏负责,但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价15%~20%作为补偿,这一机制对弥补医院经费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国家3万亿多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亿元用于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驱动与“以药养医”体制,必然会导致医院卖高价药、抗感染药三线药也作一线药使用,以致耐药性发生率大大提高,令某些疾病无药可治,影响较大的尤其是儿童。同时也迫使药品生产企业或将一些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或转产高价的替代药。
青霉素在我国已经是老百姓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一种廉价经典药。随着其他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和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青霉素系列价格持续走低,由于产品因价格低廉、故很难有太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医院也不大愿意开此类药物。但青霉素的物美价廉且毒副作用小、口服使用方便等特点有目共睹,在销售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众多产品被淘汰的市场局面下依然能坚挺地与日新月异的新产品同行。
, 百拇医药
不良反应与质量相关
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张永信教授指出:青霉素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在药物更新换代频繁的今天,青霉素的应用至今仍长盛不衰,由于青霉素具有高效、低毒、剂量选择幅度较大等优点,故迄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对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主要是青霉素类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具有独特的药理特点。而北京协和医院高金明教授的用药心得是,由于目前医院诊疗中发现肺炎链球菌感染现在占了很大的比例,遇到这类感染的病人,医生第一个要考虑它的病原体可能是链球菌,所以首选还是青霉素。
对青霉素的使用,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周联教授也有他的看法:由于青霉素价格便宜、使用前要做皮试、使用过程中要监控不良反应的“缺点”,使不少临床医生更愿意使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尽管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青霉素耐药情况,但在许多情况下,青霉素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除过敏性外,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少,因此在基层医院,青霉素仍然是广大基层医生和患者抗感染的首选药。
, 百拇医药
青霉素类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特别是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最为突出,应该予以重视。但只要认真询问病者的过敏史,规范地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设立阴性对照,严格掌握“阳性”判断标准,并认真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青霉素类仍是临床上可安全选用的抗生素。
产品销量与技术相关
减少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关键是提高产品纯度,为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采用凝胶层析紫外分光法对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条件下,由于青霉素的产生和降解,并与高分子载体不断结合,测得的致敏性高分子杂质含量也逐步上升。这类高分子杂质含量随着提炼、结晶、洗涤工艺过程大幅度下降。青霉素的结晶工艺条件是提纯和去除致敏性高分子杂质的关键。结晶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纯度,而且对洗涤去除此类杂质的效果影响极大。同时也发现,青霉素生产工艺虽然相同,而由于生产厂技术水平的不同,青霉素质量亦有差别。因此,选择好的生产工艺,又要严格控制生产中各个环节才能获得高质量青霉素。青霉素产品若能控制较短的发酵周期,采用共沸结晶工艺,其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水平。
, 百拇医药
在国内,华北制药是最早进行青霉素工艺改革的。早于上世纪80年代,华北制药就开始与中检所进行合作,共同研究青霉素等抗生素过敏机制,以及寻找一种最为经济的质量检测方法,将青霉素等抗生素原料和制剂中高分子杂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安全用药的需要。为了采用这项技术,华北制药投资了近2000万元,进行青霉素V钾的技术改造,使得青霉素V钾的原料药和制剂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还追加投资了1亿元建设新的青霉素钠原料药生产车间,设计能力为年产青霉素钠注射粉1200吨。该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的青霉素生产工艺,其中酸化和结晶等关键工艺过程均实现最优化。同时,其主要设备均实现了自动控制,在生产控制方面实施了洁净区物料密闭输送,所有的原粉及包装材料暴露处等关键部位均安装了百级层流保护装置,避免了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市场增减与大环境相关
据健康网分析,青霉素系列产品在上半年表现较好,从典型品种6-APA的出口情况来看,1~6月份出口基本保持增长趋势,1月份的出口数量为226吨,6月份为380吨,增长幅度达到40.5%,平均离岸价从5月份的20.4美元/公斤增长到6月份的21.4/公斤,主要原因:一是受原材料涨价,环保费、能源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二是国家实施了产业保护政策,使此类产品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而其他半合成青霉素系列,如阿洛西林钠、美洛西林钠、氨苄西林钠等上半年的价格和销售情况良好。预计,下半年随着旺季的到来以及这次青霉素制剂产品调价的利好消息影响,青霉素价格会再次上扬,供货稳定。目前企业都已做好准备,希望在下半年加强销售力度,使青霉素系列产品能够有一个大的销售高峰。
, 百拇医药
另外,青霉素发酵新技术和半合青绿色酶法将会给青霉素生产格局带来决定性影响,传统的青霉素工业钾盐消化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市场价格将会稳中回落。日前已有报道,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用青霉素酰化酶制备D-氨基酸的方法”项目,通过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制备D-氨基酸的新技术,具有工艺先进、产品纯度高、环保、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据介绍,该成果采用化学消旋和生物酶法拆分相结合制备D-氨基酸方法,制备出多种高光学纯度的D-氨基酸产品。该技术具有创新性,其制备过程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产品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整个市场走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青霉素系列产品需求将呈增长态势,价格可能将高位运行。但必须看到的是,原料药在短期内依然不能摆脱成本提升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政策的因素,这对以价格优势取胜的我国原料药出口或将带来一定的的影响。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6期, 百拇医药(韦雄 胡卫国 尚学军)
预计,下半年随着旺季的到来以及这次青霉素制剂产品调价的利好消息影响,青霉素价格会再次上扬,供货稳定。目前企业都已做好准备,希望在下半年加强销售力度,使青霉素系列产品能够有一个大的销售高峰。
2006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制定青霉素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排名首位的80万单位的青霉素粉针每支最高零售价由0.71元上调到0.92元。在社会舆论大呼药价高企的今天,这次调价与以往单纯降价不同,青霉素等基础药品价格有所提升,表明了国家发改委为保证人民基本用药,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更科学的价格调控,一方面抑制药品价格过高,另一方面通过价格调整抑制不合理用药,同时引导企业、医院生产使用基础用药。
药价高企与体制相关
从1997年至今,国家已经实行了19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种,累计金额达到900亿元,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效果,青霉素等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在医院难见踪影,高价药品却大行其道,这种现象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以药养医”的体制是分不开的。
, http://www.100md.com
我国药品80%~85%通过医院销售,医院对用药、购药具有垄断性。从1989年开始,政府对医疗机构实行定额投入,医疗机构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政府不再对医疗机构的盈亏负责,但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价15%~20%作为补偿,这一机制对弥补医院经费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国家3万亿多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亿元用于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驱动与“以药养医”体制,必然会导致医院卖高价药、抗感染药三线药也作一线药使用,以致耐药性发生率大大提高,令某些疾病无药可治,影响较大的尤其是儿童。同时也迫使药品生产企业或将一些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或转产高价的替代药。
青霉素在我国已经是老百姓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一种廉价经典药。随着其他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和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青霉素系列价格持续走低,由于产品因价格低廉、故很难有太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医院也不大愿意开此类药物。但青霉素的物美价廉且毒副作用小、口服使用方便等特点有目共睹,在销售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众多产品被淘汰的市场局面下依然能坚挺地与日新月异的新产品同行。
, 百拇医药
不良反应与质量相关
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张永信教授指出:青霉素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在药物更新换代频繁的今天,青霉素的应用至今仍长盛不衰,由于青霉素具有高效、低毒、剂量选择幅度较大等优点,故迄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对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主要是青霉素类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具有独特的药理特点。而北京协和医院高金明教授的用药心得是,由于目前医院诊疗中发现肺炎链球菌感染现在占了很大的比例,遇到这类感染的病人,医生第一个要考虑它的病原体可能是链球菌,所以首选还是青霉素。
对青霉素的使用,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周联教授也有他的看法:由于青霉素价格便宜、使用前要做皮试、使用过程中要监控不良反应的“缺点”,使不少临床医生更愿意使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尽管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青霉素耐药情况,但在许多情况下,青霉素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除过敏性外,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少,因此在基层医院,青霉素仍然是广大基层医生和患者抗感染的首选药。
, 百拇医药
青霉素类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特别是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最为突出,应该予以重视。但只要认真询问病者的过敏史,规范地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设立阴性对照,严格掌握“阳性”判断标准,并认真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青霉素类仍是临床上可安全选用的抗生素。
产品销量与技术相关
减少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关键是提高产品纯度,为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采用凝胶层析紫外分光法对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条件下,由于青霉素的产生和降解,并与高分子载体不断结合,测得的致敏性高分子杂质含量也逐步上升。这类高分子杂质含量随着提炼、结晶、洗涤工艺过程大幅度下降。青霉素的结晶工艺条件是提纯和去除致敏性高分子杂质的关键。结晶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纯度,而且对洗涤去除此类杂质的效果影响极大。同时也发现,青霉素生产工艺虽然相同,而由于生产厂技术水平的不同,青霉素质量亦有差别。因此,选择好的生产工艺,又要严格控制生产中各个环节才能获得高质量青霉素。青霉素产品若能控制较短的发酵周期,采用共沸结晶工艺,其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水平。
, 百拇医药
在国内,华北制药是最早进行青霉素工艺改革的。早于上世纪80年代,华北制药就开始与中检所进行合作,共同研究青霉素等抗生素过敏机制,以及寻找一种最为经济的质量检测方法,将青霉素等抗生素原料和制剂中高分子杂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安全用药的需要。为了采用这项技术,华北制药投资了近2000万元,进行青霉素V钾的技术改造,使得青霉素V钾的原料药和制剂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还追加投资了1亿元建设新的青霉素钠原料药生产车间,设计能力为年产青霉素钠注射粉1200吨。该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的青霉素生产工艺,其中酸化和结晶等关键工艺过程均实现最优化。同时,其主要设备均实现了自动控制,在生产控制方面实施了洁净区物料密闭输送,所有的原粉及包装材料暴露处等关键部位均安装了百级层流保护装置,避免了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市场增减与大环境相关
据健康网分析,青霉素系列产品在上半年表现较好,从典型品种6-APA的出口情况来看,1~6月份出口基本保持增长趋势,1月份的出口数量为226吨,6月份为380吨,增长幅度达到40.5%,平均离岸价从5月份的20.4美元/公斤增长到6月份的21.4/公斤,主要原因:一是受原材料涨价,环保费、能源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二是国家实施了产业保护政策,使此类产品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而其他半合成青霉素系列,如阿洛西林钠、美洛西林钠、氨苄西林钠等上半年的价格和销售情况良好。预计,下半年随着旺季的到来以及这次青霉素制剂产品调价的利好消息影响,青霉素价格会再次上扬,供货稳定。目前企业都已做好准备,希望在下半年加强销售力度,使青霉素系列产品能够有一个大的销售高峰。
, 百拇医药
另外,青霉素发酵新技术和半合青绿色酶法将会给青霉素生产格局带来决定性影响,传统的青霉素工业钾盐消化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市场价格将会稳中回落。日前已有报道,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用青霉素酰化酶制备D-氨基酸的方法”项目,通过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制备D-氨基酸的新技术,具有工艺先进、产品纯度高、环保、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据介绍,该成果采用化学消旋和生物酶法拆分相结合制备D-氨基酸方法,制备出多种高光学纯度的D-氨基酸产品。该技术具有创新性,其制备过程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产品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整个市场走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青霉素系列产品需求将呈增长态势,价格可能将高位运行。但必须看到的是,原料药在短期内依然不能摆脱成本提升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政策的因素,这对以价格优势取胜的我国原料药出口或将带来一定的的影响。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6期, 百拇医药(韦雄 胡卫国 尚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