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176936
首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临床资料,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为提高基层单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连续正压通气(CPAP)及常规抢救措施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第1例早产双胎极低体重儿(1470g)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第2例新生儿窒息并吸肺继发RDS的抢救过程为观察对象。结果 均应用固尔苏(PS)100 mg/kg气管内给药,并气囊通气10~15次/s,25~30 mmH2O,早产儿隔6 h再次相同给药1次,2例均使用CPAP连续吸氧,随即病情逐渐好转、痊愈后连续随访3个月无任何后遗症征象。结论 提示PS应用于RDS患儿疗效显著,并提示PS+CPAP在基层单位是可行的。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在国外已较普遍,但国内发达地区在呼吸机的使用下使用PS,尚未广泛应用,尤其关系国计民生的出生婴儿死亡率最高的青藏高原地区尚未开展研究,我们成功应用PS抢救2例RDS,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早产龙凤胎,男,1470 g,胎龄31周,产下全身发绀,无呼吸,全身肌张力呈松弛状态,经正规抢救气囊通气15次后才建立呼吸,于2006年1月21日入新生儿病房,但心率仍缓慢,呼吸急促,呻吟状,常规抢救病情有所好转,但入院79h起反应差,CPAP下仍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R 80次/min,体温35.5℃,心率120次/min,呻吟状,指甲及口唇面部发绀不能好转,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小于3 s,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从90%降至80%,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肿大,左睾丸未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