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1181817
中风防治的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08期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常与年龄、性别、种族有关,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狭窄、肥胖、短暂脑供血不足等易发中风。科学认识中风,做好中风病的一级预防至关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人对中风病认识不足,甚至误解。

    误区之一:年轻人不会得中风

    诚然,中风的主要侵袭对象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中风发病55岁以后每10年增加1倍,但这并不能说明中风对于年轻人就无碍。事实上,年轻人同样可遭受其害,而且近年来该病还不断“年轻化”,甚至儿童亦可患中风。年轻人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以及高盐、高脂肪的饮食习惯等。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年轻人拒中风于门外的关键。

    误区之二:瘦人不会得中风
, 百拇医药
    与胖人相比,瘦人得中风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之而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而高血压、动脉硬化正是引起中风的罪魁祸首。此外,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还发现,人体内蛋白质不足也是中风的一大祸根,而瘦人往往摄入蛋白质偏少,故更应当心中风临身。

    误区之三:血压正常者不会得中风

    人们都知道患高血压病症者易患中风,却很少知道血压不高者也会得中风,只不过此中风与彼中风不同而已。原来,中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俗称脑出血,高血压引起的就是此类中风;另一类是因脑动脉硬化所造成,医学上称为脑梗塞,这就是血压不高或者血压低下的人也会得中风的原因。

    误区之四:发病突然,无法预知

    中风发病确实突然,常常令人措手不及。在中风发病前有许多先兆,只不过容易被人忽视。比如,中风发病前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者出现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面部或单侧或双侧肢体末端有麻木感、无力或瘫痪,说话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不能解释的摔倒、吞咽困难等,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十秒或几分钟便消失。
, 百拇医药
    不幸的是,正是由于先兆症状发作时间短,如同夏天一场雷阵雨后又是艳阳天一样,易被患者忽略。明白了这一点,一旦出现上述先兆,须积极到医院求治。特别是小中风,常预示大中风的来临,应当按急症处理,不可延误!

    误区之五:定期输液能预防中风

    在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中间流传着“定期输液疏通血管”的说法。在他们看来,只要每年坚持输上几次像丹参、维脑路通等活血化瘀药物,就能平安过关,其实这并不科学。这是因为:输液只是急症发生时所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不能经常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血黏稠等疾患,坚持口服药物即可。定期输液的病人,在没有出现严重症状时输液等于浪费,而输液后若不坚持口服药物治疗,则有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目前所使用的药物并未能达到100%的提纯度或无菌,故经常输液容易引起药物微粒及病菌的侵袭,成为新的致病源。故能口服的就不打针,能肌注的就不输液,这是病人自我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同样适合于中风的防治。

    误区之六:中风治好后不会再发

    中风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复发,总复发率可达32%。原因在于,所有中风症的好转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而其病理基础——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因素并没有消除。因此,中风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定期复查,警惕和防止复发。

    预防中风应纠正上述几点错误认识,平时对饮食调补、情绪调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也应关注,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积极治疗内科系统疾病,定期做健康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http://www.100md.com(李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