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5132
记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张振湘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1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9.21
     张振湘,河北省南皮县人,1946年毕业于四川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受聘于当时的齐鲁医院(后改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医学教育、医疗和科研工作,是该院泌尿外科和心血管外科两个专业的创始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求 学

    张振湘,1920年出生于河北省南皮县刘文庄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张振湘在家排行老二,上有长兄,下有一弟、一妹,家有几十亩田地,租给别人耕种,靠微薄的收入供两个较大的孩子读书。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在天津电报局和邮政局打两份工,张振湘随父亲在天津读完中学。

    1938年,18岁的张振湘考入燕京大学(后与北京大学合并)医预科,学习医学知识。由于燕京大学注重英语教学,自然科学也均用英语讲授,为张振湘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北京的日军占领了燕京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两所学校被迫关闭。燕京大学迁至成都,在成都复课;协和医学院的师生并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张振湘在华西联合大学医学院进行了5年的本科学习。
, 百拇医药
    1946年张振湘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和颁给最佳学生的金钥匙奖。

    工 作

    毕业后,张振湘携妻子来到当时还是教会医院的齐鲁医院工作。1947年,张振湘定了2年合同,受聘担任云南省建水县的一所教会医院的院长。此间,由于技术全面,开展了白内障、烧伤、胃肠道等不同系统的手术,工作成绩斐然。

    1949年,签定的合同到期,张振湘放弃了去香港或出国的机会,带着对新中国的向往和一腔爱国情,经香港辗转回到齐鲁医院。

    1951年,张振湘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山东抗美援朝医疗队,来到鸭绿江边的后防医院,以精湛的外科手术挽救了许多志愿军重伤员的宝贵生命。1953年,随着战事的稳定,张振湘回到齐鲁医院,任外科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及山东医学院助教、讲师。
, 百拇医药
    1956年,医院确定成立泌尿外科专业,张振湘由于卓越的创新意识和精湛的技术,被选为学科创始人。在他的带领下,泌尿外科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当时在任的院领导有思想、有创新意识,1957年,医院决定要成立心血管外科,张振湘再次成为最佳人选。由于人手严重不足,作为科室的领导人,张振湘手下只有两个“兵”,遇到手术时胸科的大夫来配合;当胸科有手术时,心血管外科的大夫也“责无旁贷”地“操刀”上“台”。

    可以说,张振湘为医院两个学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60年相继被评为山东省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晋升为副教授。不久,由于综合业务能力强,张振湘被任命为大外科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张振湘未能幸免,正常工作不能进行,被打入牛棚,抄家、批斗接踵而至,几顶大帽子“戴”在头上。那时,张振湘每个月只能领到很少的生活费,生活极其窘迫,为了维持生活,孩子把家里的家具、衣服拿去卖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张振湘回到了他熟悉而又热爱的手术台,一直到他退休。
, http://www.100md.com
    成 就

    张振湘不仅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而且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成果,同时还具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和远见卓识,胸怀宽广,胆识过人,勇于开拓和创新。

    在泌尿外科工作期间,曾成功切除国内文献报道中最大的阴囊阴茎象皮肿,首创环形尿管尿道会师术。1956年曾为一位双侧巨大肾结石患者成功施行手术治疗,其中一侧肾结石重达3500克,是迄今为止世界医学文献记载的最大的肾结石,另一侧也重达1400克。1959年,心脏外科专业创立后不久,在山东省首次施行低温麻醉下心脏直视手术取得成功。同时,在国内较早进行了狗的异位心脏移植,将一颗狗的心脏移植到一只活狗的颈部,以观察动物的排斥反应。1962年,使用国产的人工心肺机,成功开展了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因文化大革命停止长达12年)和各种大血管手术,包括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弓全弓人造血管置换术,尤其在上腔静脉梗阻的外科治疗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 http://www.100md.com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停顿12年之后,张振湘重新带领外科医生开展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当年就自力更生开展了心脏瓣膜置换术,使医院心外科上了一个新台阶。20世纪80年代初,张振湘主持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攻关课题,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试验研究;1983年,与美国学者合作,在山东省内首先开始了CABG的临床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在此期间,张振湘晋升为教授,曾担任心脏科主任、山东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杂志编辑委员、山东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20世纪80年代,张振湘教授以其在医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渊博的知识、流利的英语,在山东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与盐湖城LBS医院、犹他大学医学院等多家美国大学和医院建立友好联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加强医学专业交流,曾有多名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等专业的医生参与交流、学习。张振湘教授在学术交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和沟通作用,为山东医学界及山东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对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底,京剧大师方荣翔先生心脏病严重复发,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教授先后六次会诊,为方荣翔先生的病情制定了周密的医疗方案。1985年3月4日,医院邀请美国心脏专家纳尔逊主刀,抢救小组开始给方荣翔先生进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抢救小组整整工作了十个小时,手术获得成功。
, http://www.100md.com
    张振湘教授刻苦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利用图书馆查阅国外专业期刊,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被山东省图书馆评选为“优秀读者”。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造诣深厚,善于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曾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急症外科学》、《淋巴外科学》,参编了《心血管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学》、《国际心胸外科实践》、《手术解剖学》等多部医学名著。此外,张振湘教授还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其作品《心脏的“引滦工程”》入选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

    治 学

    张振湘教授治学严谨,注重诊断,倡导学术风气。他在心血管外科领导工作期间,倡导“四科联合会诊”,即每一例手术前都要联同心血管内科、放射科、小儿科(针对儿童患者,尤其是一些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会诊,开展术前讨论,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此外,对一些术后并发症患者,尤其是死亡病例,都要开展认真研讨,找出原因。

    张振湘教授担任业务副院长时,注重尸体解剖,对病理研究发展及年轻医师的技术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 百拇医药
    作为学术带头人,张振湘教授从未想过要压谁,总是将自己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年轻人,只要自己不是最好的就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尽可能地让年轻人有所发展。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张振湘教授主持开展的,这项手术也一直是他的“强项”。随着年龄增大,视力有所下降,缝合已经没有原来快了,他没有“霸”着手术台不放,一面准备及时激流勇退,一面积极指导青年医师进行各种手术操作。1984年,张振湘教授正式退下了手术台,彰显一代名师的大家风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代西医泰斗,张振湘教授并不像很多西医大夫那样排斥甚至否认中医,他认为“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对于暂不能解释的中医理论,他不排斥、不否认,而且主动学习,至今保存着学习中医时的笔记和学习材料,曾学习过针灸并在加拿大开设了针灸诊所,用中医的方法给人治疗疾病。

    教 学

    从毕业到退休,张振湘教授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医学教育、医疗和科研工作。张振湘谈吐幽默、风趣,讲课生动、形象,很多学生都是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被带到医学的圣殿。这种幽默、风趣使得很多患者和他交流时也从来没有觉得紧张。
, 百拇医药
    20世纪60年代,张振湘带领教学大队到基层卫生机构,在一个公社医院做完教学手术后,步行几十里山路到下一个教学点,都是家常便饭。

    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以后,张振湘教授成为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他醉心于培养人才,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每一位学生后来都成为心血管外科的领头人物。

    张振湘教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对学生从严要求,言传身教,和蔼可亲,体现了一代名师的学者风范。有一次查房,下级大夫反映:一位病人出汗很多,有点脱水。张振湘教授耐心地询问患者出了多少汗,衣服湿透了吗,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枕巾、枕头湿到什么程度,细心地向学生及下级医生介绍如何简便估计患者失水量,如何确定治疗方案。

    退 休

    1989年,张振湘教授退休后,到加拿大和女儿一起生活。离开了手术刀、手术台的老人仍在关心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心血管外科专业,在他的倡议下,同为心血管外科专家的儿子张彦恩及学生徐光亚创建了心脏外科医生在线网站。网站向相关专业人士介绍最新的医疗信息、临床实践与研究及网上手术演示,向普通人群传播医疗保健常识。在旅居加拿大的十几年里,热心的张振湘教授先后接纳了多位青年留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提供生活帮助,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学成后返回祖国,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