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61027
不被推销员“忽悠”有办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1日 《健康时报》 2006.09.21
     健康时报(7月20日总第354期24版)刊发《退一盒常青态真难》文章后,有很多中老年读者给我们打来电话,讲述自己被不法保健品推销商欺骗的经过。我们根据读者的来电,总结出以下不法推销者常用的手法,提醒您注意。

    手法一:餐会推销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大妈平时喜欢参加社区的活动。这一天,她照例参加社区的一个活动,但这次活动不是由社区组织而是由某公司组织的,找了很多的老年人一起去吃饭,说是为老人们搞一次福利。不了解情况的刘大妈坐着公司的大巴车,和许多老年人一起到饭店吃了顿烤鸭。没料到餐会结束后公司开始推销保健品,并且不买不让走,后来公司表示想走可以,但要交纳这顿饭的费用,还不能坐公司的车回家。这个饭店坐落在郊区,路途遥远,老年人根本折腾不起,伙食费用看起来也不少,无奈之下,刘大妈只好掏钱买了1000多块钱的保健品。

    对策:牢记一点——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不了解活动的组织方,还是不要跟他们走。

    手法二:健康论坛

    很多推销保健品的喜欢组织老年人开论坛,张大爷就遇到这么一次。论坛的组织单位据说是“北京市政府疾病调查局”,而且还要帮老人们体检,体检的专家是协和医院的“专家”。张大爷被所谓的专家检查出10多项疾病,害怕了,马上就买了1万多元的保健品。据张大爷说,工作人员很热心,这些被检查出疾病的老人会被几个工作人员围起来,七嘴八舌地劝老人买他们的保健品,直到这些老年人掏了腰包,他们才微笑着送老人回家。

    事后,据记者了解,北京市根本就不存在疾病调查局这个部门,协和医院也没派专家参加这个活动,张大爷的身体也很健康,而张大爷买来的保健品,却连起码的批号都没有。

    对策:向工商局询问活动的合法性,看看医生有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

    手法三:温情陷阱

    人年纪大了,总希望有个人关心自己。王大妈纳凉的时候有个年轻人过来攀谈,聊了很多的家常,年轻人对大妈的身体也很关心。在一起聊了两次天,王大妈觉得这个孩子比自己的儿子还要关心自己,“是个好孩子”。一天,年轻人带着王大妈去参加活动,说是听听对健康有好处的课。王大妈上了课,在年轻人的劝说下也买了保健品。买回来以后王大妈觉得保健品包装不好,很不放心,想联系年轻人一起去退了,但这个年轻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对策:古训“无事献殷勤,非偷即盗”。一句话“聊天可以,有事免谈”。

    手法四:电话骚扰

    顾大妈在街上没事遛弯,有个小女孩走过来,声称是大学生勤工俭学,让顾大妈填个调查,并留下电话,顾大妈觉得这个孩子很有礼貌,就把家里电话如实写了下来。这一写不要紧,整整半年,顾大妈家里的电话简直成了热线,每个星期至少会有两个电话是推销保健品的。顾大妈的生活被严重干扰了,再接电话的时候,顾大妈甚至气愤得骂人,可是对方却丝毫不为所动:“大妈您别生气,估计您这么气性大是内分泌失调,我们这个产品……”

    对策:不要给陌生人电话号码。, http://www.100md.com(健康时报实习记者吴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