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编号:11181864
医话小语:治肝心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09期
     王少华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肝经实火,须用泻肝法,首选龙胆草为主药,可收苦寒直折之效。由于肝火为患有部位上的不同,因而还需适当地选择配伍药物。在上,发生目赤、耳疳、聍耳等疾病时,可与性升的柴胡同用;在下,出现囊痈、梦遗等症时,又应与性降的黄柏配合。总之,选择有不同升降性能的药物为伍,目的在于能恰到好处地发挥药效。

    肝胃不和患者,常表现为“肝强胃弱”,“强”乃肝气有余。对这一类型的病例,如其见证为胸痞、少纳、苔白腻时,应采取“疏肝不忘和胃”的针对性措施,方药除疏肝外,还应在玫瑰花、淮山药、砂仁壳、橘白等药中选择一、二味以和胃。如在上述症状的同时,又有易怒、舌红等火热见证者,则应用疏肝药加丹皮、山栀之属以凉肝,不必治胃,一俟肝气条达,肝火得平,则不治胃而胃自和。

    对肝气化火生风,横窜经络的治疗,除疏理肝气、清火熄风外,尤要采用“治风先治血”的法则。因为血得行则阻滞之邪难以继续留着,即所谓“血行风自灭”。另一方面,这类证型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经阴血亏虚,其标为阳气独亢,化风窜络,可见此风乃由气所化。血虽随气行,然气必丽于血,血亏则气难依附而致气滞、气逆、气乱等,此时治血养血,乃安气之宅,使有所归。即《内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则。

    下虚上盛的肝风眩晕,伴有自汗、神情倦怠、四肢乏力等气虚症状的患者,用气阴两顾法施治,论理固无可非议,但药物应加以选择。实例证明,阴虚肝风上扰的眩晕,虽有气虚见证,也只宜用党参而不宜用黄芪。盖黄芪升补,有升阳之能,阴虚者用此,将因阳升之故而眩晕益甚。这样的事例,临床并非罕见。此外,血崩后因阴血耗伤过多,采取“终用补血以复其旧”的治法,用当归补血汤时,方中黄芪不能按原方用量而宜小其制,如一日量用10g左右,可免发生眩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