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养生之道
唐代著名伟大爱国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在他求学时身体较弱,40岁以前一直心事重重,疾病缠身,未老而先衰。白居易在与医生、药书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人生不满百”,是因为“不得长欢乐”的缘故,也就特别注重了情志养生,培养乐观性格,真可谓是“久病能成医”,于是,他将名利、官职看得愈加淡泊。不论升迁、贬黜、外放,都心平气静,泰然处之。
在唐代的诗人中,白居易创下了三个“新高”:一是寿命长,活了74岁,远远超过了李白、杜甫;二是著作多,其诗现存2800多首,在唐代当属第一;三是成就高,在唐代诗人中和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他也堪称第一流大诗人。
白居易喜欢游览山水,而且常常触景生情,出口成章。他喜欢植树种花。他在忠州做官时,就亲自带领老百姓种了许多桃、杏果树,并作了一首《种桃杏》的诗。在任苏州刺史时,又亲手栽种了不少梅树、莲花等等,也写下了许多佳句,体现出他那乐观自娱的心情。退休后的白居易,冬季闲在家里无事,还常常到室外晒太阳,或者练练气功,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白居易深信“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基于此,他提出了对疾病的“九可却和十不治”。九可却:静坐观空,觉四大原从假合,一也;烦恼现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三也;造物劳我以生疾遇苦,稍闲反生幸,四也;宿孽现逢,不可逃避,欢喜领受,五也;家室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嗜欲淡薄,七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宁适毋强,八也;觅高朋亲友,讲开怀出世之谈,九也。十不治:纵欲耽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苦拘囚,无潇洒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懊恼,三也;今日忧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听信巫师祷祝,广引杀戮加重孽缘,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多服汤者,荡涤脾胃,元气渐耗,九也;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难舍之想,十也。
他从饮食起居、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劝告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淡泊名利,注重修养,以便神形兼养,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百拇医药(计光辅)
在唐代的诗人中,白居易创下了三个“新高”:一是寿命长,活了74岁,远远超过了李白、杜甫;二是著作多,其诗现存2800多首,在唐代当属第一;三是成就高,在唐代诗人中和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他也堪称第一流大诗人。
白居易喜欢游览山水,而且常常触景生情,出口成章。他喜欢植树种花。他在忠州做官时,就亲自带领老百姓种了许多桃、杏果树,并作了一首《种桃杏》的诗。在任苏州刺史时,又亲手栽种了不少梅树、莲花等等,也写下了许多佳句,体现出他那乐观自娱的心情。退休后的白居易,冬季闲在家里无事,还常常到室外晒太阳,或者练练气功,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白居易深信“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基于此,他提出了对疾病的“九可却和十不治”。九可却:静坐观空,觉四大原从假合,一也;烦恼现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三也;造物劳我以生疾遇苦,稍闲反生幸,四也;宿孽现逢,不可逃避,欢喜领受,五也;家室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嗜欲淡薄,七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宁适毋强,八也;觅高朋亲友,讲开怀出世之谈,九也。十不治:纵欲耽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苦拘囚,无潇洒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懊恼,三也;今日忧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听信巫师祷祝,广引杀戮加重孽缘,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多服汤者,荡涤脾胃,元气渐耗,九也;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难舍之想,十也。
他从饮食起居、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劝告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淡泊名利,注重修养,以便神形兼养,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百拇医药(计光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