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悲秋
编号:11195318
秋风秋雨莫“秋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12期(总第2367期 2006.09.27)
     秋日里,秋雨凄凉,红衰翠减,百花凋零,“枯藤,老树,昏鸦”,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当然,这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低温会使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在受抑制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紊乱,特别是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的增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导致意志消沉,抑郁不欢,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情绪与免疫机能是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发愁可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体杀伤、吞噬病原微生物和炎性细胞能力削弱,干扰素水平降低,造成呼吸防御功能暂时性减退,给无孔不入的呼吸道病毒以“可乘之机”。

    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提高免疫力;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不过,“秋愁”既然是一种“心病”,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秋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时也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全家人外出游玩,也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多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饱览秋日美景和硕硕果实,定会心旷神怡,百愁皆消;一些喜欢文学的朋友,也不要太受古人“悲秋”思想的影响,而应该把秋天当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美好季节,“秋愁”自然也难有立身之地了。(董飞侠)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37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