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过分自信”跨文化差异的原因
4.2.1 “论点采纳模型”
Yates等人在1992年建立了一个“论点采纳模型”(argument recruitment model),用来解释过分自信在常识问题上的文化差异。研究者认为,当一个人在面对常识问题时,他首先要提出一些支持和反对这一问题的论点。例如,对于一个二择一的常识题,被试要提出支持和反对这两个选项的论点。然后,他要权衡和评估这些论点。如果这些论点都支持其中一个选项,他就会认为这个选项是对的。另外,论点越支持这个选项,被试做出概率判断的百分比越高。过分自信被认为是来源于这一模型的一些特别的特征。例如,因为认知启动和工作记忆的能力有限,这一过程被局限于首先呈现于被试的论点[34]。
4.2.2 “论点采纳模型”的后续研究
Lee等人[32]认为在论点采纳模型中,常识问题上过分自信的文化差异至少可部分地归因于教育传统的不同,因为它影响了论点采纳的习惯。研究者分析出了两大教育策略[35]。一个是“直接指导”(direct instruction)的方式。此方式强调教师把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另一个是建构式(constructivist)学习。这个方式不鼓励记忆和背诵 ......
4.2.1 “论点采纳模型”
Yates等人在1992年建立了一个“论点采纳模型”(argument recruitment model),用来解释过分自信在常识问题上的文化差异。研究者认为,当一个人在面对常识问题时,他首先要提出一些支持和反对这一问题的论点。例如,对于一个二择一的常识题,被试要提出支持和反对这两个选项的论点。然后,他要权衡和评估这些论点。如果这些论点都支持其中一个选项,他就会认为这个选项是对的。另外,论点越支持这个选项,被试做出概率判断的百分比越高。过分自信被认为是来源于这一模型的一些特别的特征。例如,因为认知启动和工作记忆的能力有限,这一过程被局限于首先呈现于被试的论点[34]。
4.2.2 “论点采纳模型”的后续研究
Lee等人[32]认为在论点采纳模型中,常识问题上过分自信的文化差异至少可部分地归因于教育传统的不同,因为它影响了论点采纳的习惯。研究者分析出了两大教育策略[35]。一个是“直接指导”(direct instruction)的方式。此方式强调教师把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另一个是建构式(constructivist)学习。这个方式不鼓励记忆和背诵 ......